文/林宜欣

今年的經濟地理由徐進鈺老師所開授,課程中首次 舉行為期一天的野外實察,地點選在彰化的社頭,參觀主題為當地的織襪產業與毛巾產業。抵達彰化後一行人先用午餐,再前往社頭織襪博物館、格蕾絲毛巾產銷公司與帕米爾織襪工廠逐一拜訪。除了 參訪之外,這次野外實察在織襪文物館也安排了襪子娃娃DIY的活動,讓大家體驗織襪工業的創意。原實察行程還有安排去更多的地點參觀,但受限於時間因素,最後並沒有成行。
行前徐進鈺老師先在課堂上對社頭做了概略的介紹,也提供了三篇相關文獻讓同學閱讀,使學生在行前就已經對實察地點具備基礎背景知識,到現場時能與所觀察到的現象相互比較,有助形成對社頭織襪產業的認識與提問。
這次經地實察,有許多學生在事後反應停留時間不夠,沒有時間提問,認為在行程的安排上有待加強。當天的情形一開始確實不甚理想,第一站在織襪文物館時,許多學生在DIY玩得不亦樂乎,在完成作品後就接著去逛文物館周遭琳瑯滿目的襪子攤,消費後就開始嘻笑怒罵,沒有註意到在場的工作人員其實都是織襪產業發展的關鍵人物,等到察覺時已經到了離開的時候了,相當可惜。但在格蕾絲毛巾產銷公司與帕米爾織襪工廠,許多學生在抵達地點後開始與負責人攀談,提問有深有淺,足以見同學背景知識都相當紮實,也有相當程度的察覺力。尤其在帕米爾,老闆與學生們相談甚歡,參訪結尾還搬出了一堆書籍要贈與學生閱讀。
實察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學生走出教室,去接觸課本之外真實的樣貌。學生到野外進行現象觀察,並與課堂上的上課內容進行對話及思考,對於理論在真實世界該如何運作才能有所了解。這次經濟地理實察的行程固然因為當天來回有些匆促,但到了現地之後,該如何把握時間觀察現象、發掘問題並找到答案,也是地理系學生未來應該培養的能力。
屬於人文學門的經濟地理是否也需要實察,需要老師與學生們共同提出意見。而實察主題與行程該如何安排、實察與課程內容的該如何銜接等問題,因為部分牽涉到系上資源的使用,後續需要審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