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人物專訪
interview

洪伯邑老師:我的自我認同是地理學家

7/25/2013

1 評論

 
訪/王策緯 文/萬宗綸
图片洪伯邑老師生活照(取自洪伯邑老師個人網站)

  臺大地理系新聘的教師洪伯邑博士,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生態學與地景研究,近期的學術重心則以茶產業為主,今年度6月27日於重慶大學的「全球化與中國人類學國際高級論壇」研討會中,發表〈茶葉生產,土地政策和中國南部邊境的少數民族〉一文,並將於新的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授「政治生態學概論」(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Ecology)與「人文地理學地景研究」(Cultural Geographies of Landscape)兩門課,前者為U字頭課程,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皆可修習。

當政治遇到生態? 何謂政治生態學

  政治生態學是晚近新興的學科,Robbins於2004年闡示了政治生態學的四個研究主題,分別是「環境變遷:為什麼與如何?」、「環境衝突:誰與為什麼?」、「保育的失敗與政治經濟的排除」與「環境認同與社會鉅變:誰、哪裡與如何?」,洪伯邑老師以小林村的土石掩埋事件為例做說明,「土石流常被認為是山坡地開發與工程的問題,並且有人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害,一般常把自然的表面現象簡單地歸因為自然或工程問題,而生態政治學企圖回答為什麼小林村居民會住在這裡,大的尺度可以到跟全球化與資本主義有何相關,小則到與地方的政治背景與歷史脈絡有何關聯,同時從自然災害的背後做解構,也回答人如何藉由災害重新與土地建立新的關係,並且遭遇什麼困境。 」所以簡單來說,政治生態學就是一門處理人(社會)與環境(自然)互動的學問。


  洪老師再舉例,「現在常說我們必須去學習,原住民很多的『生態智慧』,政治生態學者會疑問,『原住民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是否為主流社會面臨環境退化時所創造出來的說法,而原住民順勢而為認為自己是這樣,或者是從以前到現在原住民本來就是這樣。知道這些說法怎麼來的之後,便要釐清這些說法造成什麼結果,是真的對於環境有改善?還是其實主流社會利用這樣的說法與邊緣族群重新建立關係。」


  「政治生態學概論」這樣包山包海的學問,需要什麼基礎才能修習呢?洪老師表示課程的進行方式將「盡量找實際案例讓同學念,並討論」,洪伯邑老師提到由於政治生態學的教科書往往包含太多的社會學理論,為避免缺乏社會學知識的同學遇到困難,因此選擇不用教科書,他認為具備基礎的自然地理學及生態學知識可以幫助同學更明白為何這些案例如此批判,地理系的學生正好符合這樣的背景,不過有沒有興趣仍然是最重要的。

  而當我們問到「為什麼地理系的同學需要這門知識?」時,洪老師先是大笑,然後回答「當環境問題大家都在談,地理學家最有時機發揮,我們會自然又會人文,跟人類學等等的很不一樣,可以將各種觀點結合,要談人與環境的關係,當然需要知道政治生態學。」在本系將往分組的趨勢邁進時,洪老師的課程試圖再次將自然與人文結合,頗具挑戰性。


由文轉理再轉文 能回台大地理是上天賜機

  洪伯邑老師拿到地理學的博士學位後,恰巧遇到台大地理系有缺額,老師直說「這是上天給我的機會」,其實洪老師大學時期念的是輔大英文系,研究所卻進入台大環工所,是特別的「由文轉理」,到了美國後又在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Yale School of Forestry & Environmental Studies)拿了另一個環境科學的碩士學位,理工背景似乎已經奠定學術走向,但是在威斯康辛大學攻讀人文地理學的博士學位時又再次走回人文領域,「由理轉文」。

  洪老師直說自己很喜歡地理學領域內的溝通模式,他表示自己在地理學找到家的感覺,有了讓自己發揮的空間,在學術上認同自己是一個地理學家,希望來到台大地理系後能夠帶給這裡一些新的東西,讓同學接收新的環境觀點,在未來不管是研究,或甚至是做一名記者,都更有內涵能夠告訴大眾一個環境問題如何發生及演變。


更多洪伯邑老師的資訊:台大地理系網站


1 評論
路過
4/5/2015 06:45:00 pm

台大地理系網站<=連結失效

回覆



發表回覆。

    Categories

    全部
    出社會專訪
    教師專訪
    雙主修專訪

    Archives

    二月 2015
    八月 2014
    十一月 2013
    七月 2013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