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紐約起底
Beneath New York

華埠裡的雙十國慶

10/10/2017

0 評論

 
文、圖/張宇聞
Picture
法拉盛華埠的雙十國慶典禮會場內華僑們歡欣鼓舞
國慶連假咻咻咻地過了,讓我想起桃園充滿滇緬美食的龍岡市場裡有一間賣米干的國旗屋總是掛滿國旗。人在他鄉雖然吃不到好吃的小吃,可是在什麼都有、什麼都奇怪的紐約卻還是能感受到中華民國旗海飄揚的威力。

大家都在好萊塢電影裡看過充滿奇異東方色彩的Chinatown。中文時常把Chinatown譯作中國城或唐人街,可是華埠或許是更精確的名稱,不僅當地人是如此稱呼,華的意義也比中國來的深厚。這些華埠呈現的華人面貌之所以有時候令我們覺得難以理解,甚至覺得是華人形象被過度扭曲,未必全然是出自於東方主義的偏見或誤解。反過來說,先不論誤解或扭曲的部分,華埠本來就是截然不同的華人族群,早已經在異地裡發展出獨特的生活樣態,試圖將華埠的描摹擴展開來自然就容易失真。而參觀華埠的國慶典禮,則是一窺華埠裡國族認同的有趣途徑。

這一天,我一早就揹著相機搭了兩小時的地鐵來到紐約規模最大的法拉盛華埠,其實這裡不只華人,也有不少韓國移民。1970年代開始,台灣移民大量移入後還一度有小台北的稱號,踏出地鐵站看到街頭的另一端掛著Coco和Mr. Wish的招牌既熟悉又陌生。

我很快地找到雙十國慶升旗典禮的會場,是在一間學校的體育館內,外頭早已掛滿中華民國的大小國旗,在初秋的朝陽下紅通通地特別耀眼。不待我進到會場旗子早就升完了,倒是剛好趕上各界領袖及代表的致詞,以及萬眾一心、眾所期待的口號歡呼。頓時,全場歡聲雷動,眾人手中的美國旗和中華民國旗搖地激昂。

「中華民國,萬歲!萬歲!萬萬歲!」迴盪在耳。
​
這樣的場面我彷彿只有在小時候聽相聲裡的眷村故事時想像過。如此慷慨熱血的,中華民國的夢,仍然如同凍結的時空般,在紐約的華埠裡播演著。
各個領袖的致詞雖然千遍一律、了無新意,像是國小蹲在操場上拔草總是希望台上的那個誰誰誰趕快結束的冗長發言一般,不過裡面倒是有些眉角值得細細體會。比如中華民國的存在不必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衝突,畢竟兩邊都是祖國發展出來的政黨與政權。更重要的是,華埠裡的海外華人從國父孫中山革命以來就一直是堅定支持中國大同發展的穩定後盾,如今當然更要做中國兩岸和平團結及全球華人發展的橋樑。台灣、中國、中華民國,在他們口中似乎是可以抽換詞面的同義詞。

我的感想是,場內慶祝的不只是台灣在中華民國治理下的國慶,也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慶,更是國父孫中山革命後的新中國的國慶,超越國共、超越兩岸,是異地華人對故鄉及祖國的寄託。

升旗典禮結束後是慶祝大會,應該是有精彩康樂節目的那種。還有小小的園遊會,要先拿錢換點券的那種。大會堂裡早就坐滿了人,我的年紀大概是他們的平均年齡的三分之一吧。準備園遊會的人們則在小小的體育館內七手八腳地把場地架起來,滷肉飯、紅龜粿、台式涼麵⋯⋯。為了趕去其他地方,我沒等這些家鄉食物備妥就收好相機,準備從播著對我來說復古的歌曲的大會堂離去。

幾個少年正好把大鼓和舞龍舞獅從門外推進來與我擦身,華裔,或者台裔面孔的他們,用流利地美語嬉笑著,然後擺出陣頭的架勢,咚咚隆咚、咚咚隆咚⋯⋯。

華埠國慶圖輯

0 評論



發表回覆。

    紐約起底

    張宇聞,1992年出生,臺中南屯人,在臺北讀國際關係、到麥迪遜做社區研究、落腳紐約學都市科學。曾在馬祖看了一年悠悠大海、現在又到新加坡擠一片茫茫人海。然而,總是喜歡在不同尺度的移動中建立連結。

    Archives

    九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Categories

    全部
    國族認同
    地鐵
    宗教
    族裔
    猶太
    移動
    紐約紀實
    美國
    華埠
    資料分析
    遊民
    飛地
    飲食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