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대한민국
大韓民國 Beyond Korea

在你想像中的韓國是什麼樣子呢?韓國與台灣同樣在日本統治後,經歷了快速的經濟變革,兩個國家在歷史脈絡上有諸多相似之處,
​卻也有許多不同,透過地理系學生的十日考察,讓我們為您帶來不一樣的臺韓視野。

想看專題之外的世界嗎?

舊工業區新生命 台北與首爾的都市再生

1/17/2014

0 評論

 
文/林宜欣
图片
文來藝術空間藝術家利用鋼鐵創造生命力(攝/萬宗綸)
  舊工業區又稱「棕地」[1],破落傾頹的低矮廠房常是都市的惡夢。然而,棕地低房價、空間使用率低的特性,卻吸引來了一群人,為老舊工業區創造轉機。

  位於首爾永登浦區(영등포구,Yeongdeungpo)的文來洞,在1970年代時曾經是首爾的鋼鐵大鎮,後來因為遭遇產業轉型而不復以往風采,許多廠房因為工廠遷出而閒置,景象萎靡。2005年,低廉的房價為文來洞招來了許多藝術家,他們以此為工作室,在灰撲撲的水泥牆上進行創作,營造出不同以往的文來洞。隨著越來越多藝術家進駐,首爾市政府開始對此區投入資金[2],於2010年2月28日成立的首爾文來藝術空間(Seoul Art Space Mullae)[3],結合了此區的傳統鋼鐵工業以及文創藝術,藝術家們創作出鋼鐵機器人、鐵椅子等各種商品,為鋼鐵工業帶來不同的商機。

  為了使老舊城區能夠再發展,南韓政府在首爾共成立了11處Art Space,每一處各有不同的發展特色主軸,包含了視覺藝術、音樂與立體創作,相當多樣。文來洞每年都會舉辦藝術嘉年華,第七屆的文來藝術嘉年華於2013年八月落幕,應請了各種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群聚,包含戲劇、舞蹈、多媒體藝術、街頭表演等,主旨在於讓各種藝術形式與群眾有最直接的互動。


图片
首爾11處Art Space位置圖(來源/SFAC)
图片赤峰街位置圖(林宜欣改繪自GoogleMap)

  台灣也有和文來洞命運相似的地方,老舊的工業區因為文創的進入而有了新生命。位於大同區的赤峰街,舊稱建成打鐵街,因為公路開通與台北車站後站的區位因素,成為二手汽車材料行重鎮,在1970年代,約一公里長的赤峰街就有兩百多家的汽車材料相關店家,盛況空前。汽車五金行隨著產業轉型逐漸式微,赤峰街上的建築保留了當年汽車材料行的空間與舊時代的特色建築,加上便宜的租金而吸引了許多文創小店進駐,二手汽車材料行、特色烘焙坊與藝術家的展售工作室錯落鑲嵌在赤峰街,為這裡帶來了生機與商機。

  都市裡的老舊區域,面對更新與保存的兩難,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台北市都更處於2010年開始推動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截至2012年12月為止,台北市共有七個URS,除了作為地方文創發展的基地與中心,URS最終的目的是利用公有空地或再生前的閒置空地,透過民間和政府的合作,以「再生」的觀點重新思考城市價值。以中山創意基地(URS21)為例,坐落在民生東路與中山北路二段交界的一隅,URS21早期是菸酒公賣局的配銷處,1999年時逢台灣精省,長達百年的菸酒專賣制度因而被廢止,中山配銷處自此沉睡。如今透過URS計畫,基地內的倉房與車庫經過整修,搖身一變成為文創展售場、工作坊教室與社企辦公室,盼可成為中山北路附近文創產業的交流中心。

  然而,無論是首爾的文來洞或者赤峰街,在文創進駐之後,都難逃縉紳化的命運。赤峰街在近南京西路側已經有幾棟新建住宅大樓完工;首爾的文來洞近年來也傳出政府計畫將此區開發成住宅區的消息。文創為都市帶來了新生,同時創造了都市文化與經濟的價值。在都市再生的過程中,藝術進駐與縉紳化的循環若是不可避免,究竟誰是既得利益者、這樣的循環會造成怎樣的社會驅離、該如何在各種利益中取得最佳解,這些都是值得被關注且亟需被處理的問題。



註解
  1. 近年來,許多工業化國家在工業區的不斷開發的情形下,許多都市內工業區的土地反而受到經濟結構變遷和環境污染之下而遭棄置荒廢,形成了許多衰敗或閒置的工業區,這些地區就是所謂的棕地(Brownfield)。
  2. 文來洞首見藝術家進駐於2005年,2006年因為李明博政府大力推動「New Town再開發」事業後使得韓國的都市更新蓬勃發展。韓國的都市更新稱為「都市再開發制度」,共分為「再開發」、「再建築」、「New Town再開發」三種類目。文來洞屬於「再開發」的類別。
  3. 首爾市城市再生計畫政策之一為「文化經濟政策」,此政策提供資金使「首爾文化財團」得以運作,首爾文化財團是首爾市政府的組織機構之一,主要方針是支援藝術家、創造市民能參與文化的環境,以及發展首爾市文化品牌。「首爾市創意空間」是首爾文化集團旗下的計畫之一,旨在將市內棄置的設施改建成文化空間,為藝術家提供創意空間與環境,為市民提供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

图片












本文作者


林宜欣,台大地理系學生,未來想貢獻家鄉宜蘭
。此次出國考察的研究計畫主題為韓國老人社福機構的發展。

0 評論



發表回覆。

    關於Beyond Korea

    此專題是2013年11月30日至12月9日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師生一行人,到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與其地理系、地理教育學系簽訂學術交流備忘錄(MOU) 時,所進行的考察。

    時任台大地理系主任徐進鈺在交流的會議中致詞,認為西方有眾多學派,此時是時候需要一個屬於我們的「東亞學派」,對應近年來興盛的東亞比較研究,本專題從受地理學訓練的學生視角,來書寫台灣與韓國之間的異同。

    Archives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Categories

    全部
    半島歷史
    同志生活
    想像巴黎
    河川治理
    職業足球
    語言地景
    都市再生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