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練聿修
2002年的日韓FIFA世界盃,韓國國家隊在全球球迷的驚呼與質疑聲中,奇蹟似的打進四強,拿下殿軍,創造了亞洲球隊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從此以後,「太極虎」、「亞洲紅魔」的稱號廣為全世界球迷所知。姑且不論賽場內外的種種爭議,韓國足球在亞洲範圍內是毫無疑問的典範,不僅是國家隊的出色表現,其職業足球也堪稱亞洲第一:在亞洲職業足球最高榮譽亞冠盃的32年歷史中,韓國球隊下了其中10次冠軍。相較之下,全國性聯賽遙遙無期的台灣足球,或許可以參照這個亞洲足球的領頭羊,觀察其中利弊,尋找台灣足球的未來。

現代足球起源於19世紀中後期的英國,當時許多「足球俱樂部」(Football Club)由擁有類似地緣、階級身分的一般大眾成立。在當代的研究中,這樣的現象和當時快速現代化、工業化的城市地景有著密切的關係,足球俱樂部提供了附近居民逐漸消失的地方、身分認同;而這樣的地緣、身分認同也和足球俱樂部一起流傳至今,這也是在歐美國家足球有著崇高地位的主因之一。同時,足球運動也隨著西方殖民體系擴展到全球,包括東亞的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不過,由於不同的社會背景以即隨後的殖民勢力消長,東亞地區並沒有出現和西歐一樣的足球俱樂部。
韓國職業足球「經典K聯賽」成立於1983年,是當時全斗煥(전두환)軍政府為了贏得國民支持的政策之一。K聯賽從成立至今,與韓國國內大財團的關係使中密不可分,這點可以從球隊命名略窺一二。由於K聯賽球隊是由財團掌控,最初的命名方式都是財團冠名;1995年K聯賽推動地方化政策,此後的球隊大多改以「財團」加上「所在地命名」。這點和傳統上西方足球發展模式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許多存在超過一百年的西歐國家足球隊都是以地緣作為基礎,而球隊就直接以城市或社區命名。而這個和主流足球差異極大的財團本位的經營策略,也就引出了許多值得討論的現象。
韓國職業足球「經典K聯賽」成立於1983年,是當時全斗煥(전두환)軍政府為了贏得國民支持的政策之一。K聯賽從成立至今,與韓國國內大財團的關係使中密不可分,這點可以從球隊命名略窺一二。由於K聯賽球隊是由財團掌控,最初的命名方式都是財團冠名;1995年K聯賽推動地方化政策,此後的球隊大多改以「財團」加上「所在地命名」。這點和傳統上西方足球發展模式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許多存在超過一百年的西歐國家足球隊都是以地緣作為基礎,而球隊就直接以城市或社區命名。而這個和主流足球差異極大的財團本位的經營策略,也就引出了許多值得討論的現象。
由於K聯賽球隊是由財團控制,並固著於其上,獲利就成了球隊最重要的考量;因此,主場搬遷或球隊改名的現象在K聯賽屢屢發生。例如現今主場在首爾的「FC首爾」,最初是在LG集團贊助下成立於中部的忠清道地區(충청도,Chungcheong),在集團考量經濟收入與韓國足協去中心化政策的對抗下,兩度遷入首爾。儘管對球迷而言,球隊屢次搬遷主場的行為讓他們十分憤怒,但沒有球隊經營權的情況下球迷們也無能為力。另一個案例是釜山偶像,成立至今用過大宇、釜山大宇皇家、釜山 I'Cons、釜山 I'Park和釜山偶像等名稱,都是以持有財團或其子公司命名。球隊不斷搬遷主場或更換名稱的結果,造成韓國國民對國內職業足球缺乏熱情,K聯賽的平均上座率不到一半,職業棒球或歐洲職業足球才是運動迷的話題。
由於K聯賽的低迷,韓國足協和韓國足球迷於是將資源和目光轉移到國家隊上面。此外,得益於近年引進的西歐模式青訓體系,韓國有越來越多職業球隊在青少年球員培訓上投注資金;過時且缺乏效率的學校足球體系逐漸被取代後,帶給韓國越來越多優秀的青年球員,而其中的佼佼者往往會前往更高強度的歐洲足壇發展。良好的青訓體系帶來更多優秀球員,而這些優秀球員在提升國家隊或職業隊戰績之後帶給韓國足壇更多資源,形成一個足球發展上的良性循環。
由於K聯賽的低迷,韓國足協和韓國足球迷於是將資源和目光轉移到國家隊上面。此外,得益於近年引進的西歐模式青訓體系,韓國有越來越多職業球隊在青少年球員培訓上投注資金;過時且缺乏效率的學校足球體系逐漸被取代後,帶給韓國越來越多優秀的青年球員,而其中的佼佼者往往會前往更高強度的歐洲足壇發展。良好的青訓體系帶來更多優秀球員,而這些優秀球員在提升國家隊或職業隊戰績之後帶給韓國足壇更多資源,形成一個足球發展上的良性循環。

在前面的檢視下,可以發現韓國足球發展中,國家隊的表現帶來了強大的正面趨動力,吸引資源和年輕球員的投入;然而國內職業球隊的經營策略,卻是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阻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疑慮存在:在這個循環中,職業球隊只有在青年培訓部分出現,這個現象可能會導致整個循環的斷裂。現今韓國青年球員培訓逐漸轉向由職業球隊負責,但是在球迷對職業隊毫無情感的情況下,國家隊的表現是否能持續吸引更多人進入職業隊體系,目前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談完韓國職業足球被財團壟斷、和地方斷裂的現象後,我們可以以此檢視台灣的職業運動。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的職業運動對地方的重視程度就更低了,以唯一的職業運動中華職棒為例,至今只有Lamigo桃猿採取固定主場、將地名冠名等動作。然而實際上,和地方球迷建立緊密連結是個低投入(改名、固定主場、一兩個活動……)但高回報(更多主場觀眾、周邊商品消費)的投資;甚至除了經濟面以外,許多研究都指出了球隊與地方的連結運用得當,能帶來凝聚力、教育、經濟、健康等多元功能。
最後,在擘劃出一個宏遠的願景後,我們也不得不替台灣足球唱一聲悲歌:在足球運動紛紛被從市區趕出、放逐至沒有居民的河濱公園後,又怎麼可能建立與地方的連結呢?
談完韓國職業足球被財團壟斷、和地方斷裂的現象後,我們可以以此檢視台灣的職業運動。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的職業運動對地方的重視程度就更低了,以唯一的職業運動中華職棒為例,至今只有Lamigo桃猿採取固定主場、將地名冠名等動作。然而實際上,和地方球迷建立緊密連結是個低投入(改名、固定主場、一兩個活動……)但高回報(更多主場觀眾、周邊商品消費)的投資;甚至除了經濟面以外,許多研究都指出了球隊與地方的連結運用得當,能帶來凝聚力、教育、經濟、健康等多元功能。
最後,在擘劃出一個宏遠的願景後,我們也不得不替台灣足球唱一聲悲歌:在足球運動紛紛被從市區趕出、放逐至沒有居民的河濱公園後,又怎麼可能建立與地方的連結呢?

本文作者
練聿修,台大地理系學生,地理系足球隊長。此次出國考察的研究計畫主題為韓國足球草根性組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