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世界角落
Corners

多明尼加移民下的女性角色……當女性成為新思想的引進者

7/18/2015

0 評論

 
文/吳怡潔(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所碩士生)
图片
圖為馬英九近日至多明尼加參訪國會的照片,最右為參議院議長黎莎朵(Cristina Lizardo Mézquita)(圖片來源:中央社)
图片多明尼加和美國的相對位置
  多明尼加是位於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小國家,命運多舛,歷經西班牙人兩百多年的殖民,又曾被美軍占領及海地統治,好不容易爭取到獨立,政權又常被軍事強人掌控,社會風氣始終難以落實法治。自1960年以來,數以萬計的多明尼加人移民海外,因為歷史及地緣上的關係,美國成為多國人移民的首選。到了1997年,有近十分之一來自多明尼加的人住在美國,數量只稍遜於墨西哥等鄰國。這些人中,有 24% 的人出生於美國。

  早先的移民主要是為了躲避政治迫害,尋求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也試圖改善經濟條件,很多人借道波多黎各試圖進入美國。過去三十多年來,多明尼加移民熱潮不減反增,此和美國需要大量便宜勞力的經濟政策亦有關。大約有超過九成的多國移民是合法入境,但為了賺錢,有時反而非法移民會更容易找到工作,因為如此雇主就不需要替他們支付保險費用。在這過程中,男性移民和女性移民體會到不同以住的跨國生活經驗,但相較於男性,女性的轉變更加明顯,因為女性通常是家中的照顧者,長輩和孩子都必須想辦法安頓好。


图片
1980-2012美國的多明尼加移民人口數(圖片來源:MPI)
图片1994年,一位名叫Ramona的多明尼加移民,在街道旁賣起自己民族的特色食物,可以看出移民女性試圖改變以往守在家中的生活方式,也試著走出來靠自己手藝掙錢(圖片來源: Transnational Changing Gender Roles)
前進美國,家鄉前進

  多明尼加是農業國,大多數人以第一級產業維生。在移民風吹起後,原本家中務農的家庭,因為先生到外地工作,留下家鄉的農田給妻子看守,但妻子無力耕作,必須聘僱其他人幫忙,然而妻子通常沒有這樣的權限可以作決定,導致農作收成量大減 [1]。在人類學者Nancie L. Gonzalez在40年前的訪談中 [2],移民內部呈現出明顯的重男輕女現象,當女性個案到美國工作時,會把自己工作的錢匯回給家鄉父母,而母親會把錢分給自己的兒子,用得理所當然。此和台灣早期經濟起飛時,很多女性沒法讀到太高學歷,十多歲就到外地工廠工作,每個月必須寄錢回家的情況頗為相似。

  美國於70年代廣設加工出口區,多明尼加也相繼設置。雖然工資一開始不如男性,選擇的工作項目也較少,但多國女性仍對有工作一事抱持滿意。「女人所賺的已夠買滿不只一桌的食物(What a woman earns now is enough to put food on the table and more)」,已成為一句當地人流傳的話,可見女性在經濟地位上的改變。



  此外,男性通常會把海外工作當成暫時性的,因為他渴望能早點回國,重獲傳統上的性別特權,而女性則希望能延後回國,因為不想失去工作以及新得到的自由。女性的經濟能力提升,對於其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做決策的權力也會有所改變,大致來看,是一種正面的發展。

  家庭賦予女性極大的責任義務,傳統上女性要負責做家中所有的家事,也要養家庭和小孩,有的女性在孩子小的時候離開工作,幾年後回來,發現孩子已不認識她,在情感上會有更多的不捨和拉扯。根據一位移民到美國的多明尼加女性觀察,她認為美國家庭不同之處在於,美國家庭更強調個人主義,較少彼此擁抱、接觸。多明尼加的家庭成員不只是父母和孩子,還會擴大到姑姑、阿姨、祖母、養母等,以女人為中心的鏈結,幫助她們克服生活中的種種難關。「家庭空間(homespace)」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可能還包含學校和社區 [3]。
而在盛行個人主義的美國,多明尼加家庭則也鼓勵女孩要受教育,教導經濟來源全部依賴先生是不可靠的事。男女平權的觀念明顯受到美國現代社會的影響。相較之下,目前仍然有許多加勒比海地區國家,對於女性仍有著支配及附屬地位的想法,多國因移民者多,對於傳統的男女不平等地位也能以較開放的想法檢視。


流動而轉動的多明尼加

  多國的移民流動,反映了全球化資本對國家勞動力產生的推拉力量,女性是其中一個決定性的行動者,必須不斷和其性別化的策略協商。若是最後返回多國生活,其所接收到的新想法和觀念,也將對家庭和孩子一生發展有重要影響。多國移民的女性對於自己的認同是跨國的,需要學習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習慣,即便是不會英文,但也要懂得打工、做生意,等到第二代出生後,學習當地語言、受教育,和移民國家的關係便越來越深,即使有想回國的念頭,也較不容易實現。


  多國近幾年極力發展觀光業,帶來不錯的收入,多國產的咖啡和雪茄也是世界知名,經濟方面頗有進展,是加勒比海中美洲一帶國家中,經濟發展近年來最為突出者。多明尼加人移民到國外後,對本國的連結仍然會持續,並且常將錢匯回本國,匯款的金額總額每年有向上上升的趨勢,男性和女性差不多相同,表示女性的賺錢能力和男性有並駕齊驅之勢。女性角色的改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都可時時介入,在父權至上的時代,多國女性若能抓住時代脈動,爭取機會,從全球化潮流下的被動者,成為全球化的主動參與者。目前多國國內已有女權運動的發展,未來的發展令人期待。

參考資料

  1. Sherri Grasmuck & Patricia R. Pessar. (1991) Between two islands : Dominica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 Nancie L. Gonzalez (1976) Multiple migratory experiences of Dominican women.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49(1):36-44. 
  3. Nancy López (2004) Transnational Changing Gender Roles: Second-Generation Dominicans in New York City, In Dominican Migration: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s (Ernesto Sagás and Sintia E. Molina eds).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0 評論



發表回覆。

    發文時間

    十二月 2018
    十月 2018
    四月 2017
    十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十二月 2014
    九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十二月 2013

    RSS 訂閱

    議題與位置

    全部
    Agriculture
    Animal
    Culture
    Economy
    Environment
    Ethnicity
    Food
    Gender
    Housing
    Labor
    Medical
    Mobility
    Politics
    Poverty
    Religion
    Social Movements
    Urban Planning
    亞洲
    亞洲
    大洋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小額捐款支持地理眼
    Amount

    相關學術普及資源

    巷仔口社會學
    菜市場政治學
    芭樂人類學
    歷史學柑仔店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人社東華 
    PanSci 泛科學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