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世界角落
Corners

哥斯大黎加與愛滋病:醫療人權與廣納的健保制度

11/30/2015

0 評論

 
文/曾泓華(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
图片哥斯大黎加的社會保險部(department of Social Insurance)的部徽(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傳染病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化中備受重視的跨界治理問題,而愛滋病於近30年來的崛起,尤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議題。

  自從1984年,愛滋病在哥斯大黎加的第一個確診病例出現以來,哥斯大黎加的司法機關便持續改善愛滋病患的相關權利,其中很大部分來自於哥斯大黎加的愛滋病公民組織不停地爭取權利、健康保險以及反轉錄病毒治療。
 
  此外,所有在哥斯大黎加的人,即使不是國民,也可以享有醫療服務,進而提高了哥斯大黎加的醫療水準,也讓很多非本國國民都前往哥斯大黎加接受醫療,且那些外國人也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歧視。整個哥斯大黎加社會對於愛滋病的輿論從原本排擠、歧視的態度,因為國內愛滋病人口增加引起媒體關注,轉變為要堅決控制住對社會造成威脅的愛滋病,讓政府努力積極教育國民愛滋病的相關知識。

  二十年前,愛滋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許多地方都籠罩在未知的恐懼下;但如今,相關療法大大改善了這些患者的壽命及生活品質,甚至估計在未來幾年,愛滋病療法有可能會讓病患得以完全治癒。哥斯大黎加的醫療健保系統被認為是世上最好的國家之一,在全球排名前二十名,政府每年花費大量經費在健保上,哥斯大黎加國民平均壽命為75歲,比其他拉丁美洲國家還要高;在哥斯大黎加,大概有1%的人口是愛滋病患,而其健康保險是拉丁美洲中唯一提供反轉錄病毒療法的系統。
 
  1998年,該國通過了提供療法與治療愛滋病的法律,其他國家的愛滋病患也可以非常安心地進入哥斯大黎加進行治療,並不會有任何的限制和審查,更不會有法律上的任何問題。為了獲得哥斯大黎加的免費治療,必須註冊社會保險專案,這就是所謂的社會保障機構,完全不會有任何的排除條件,即使是一位非本國籍者,只要有專業技能,也可以得到一份工作簽證,雇主會定期幫你繳保費,透過這個社會保險體系,就可享有一切關於愛滋病的療法、設施、藥物等。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醫療旅遊者來到哥斯大黎加享受高品質的醫療及低廉的健保優勢,如果有患者必須接受愛滋病治療,而又無法負擔美國的高費用,那麼哥斯大黎加可能是一個適合治療的地方。

  目前的醫療資源分配有分兩種立場,一個就是否定醫療分配是人權,一種是肯定。肯定方強調提供窮人的醫療健保的效益遠高於成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同樣的疾病必須接受同等水平的治療,人類社會的功能就是要保護眾人的健康,健康才能創造人類的繁榮,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先決條件,擁有醫療的保護是同樣重要的權利。哥斯大黎加便明顯展示了公平分配是醫療資源分配的最佳倫理原則,讓每個人都盡可能活得有尊嚴,對他人和自己負責,好好保持健康,不濫用醫療資源。
 
校稿編輯:顧文傑、萬宗綸

0 評論



發表回覆。

    發文時間

    十月 2018
    四月 2017
    十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十二月 2014
    九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十二月 2013

    RSS 訂閱

    議題與位置

    全部
    Agriculture
    Animal
    Culture
    Economy
    Environment
    Ethnicity
    Food
    Gender
    Housing
    Labor
    Medical
    Mobility
    Politics
    Poverty
    Religion
    Social Movements
    Urban Planning
    亞洲
    亞洲
    大洋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小額捐款支持地理眼
    Amount

    相關學術普及資源

    巷仔口社會學
    菜市場政治學
    芭樂人類學
    歷史學柑仔店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人社東華 
    PanSci 泛科學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