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野地旅0687:G216天山公路[新疆烏市、巴音]
近幾年只要有空,就會去中國旅遊一趟,繼前幾年造訪的四川、重慶、雲南、福建、廣東、中國西北之後,今年更往西北前進,來到了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搭乘了從廈門飛往烏魯木齊的飛機,接洽完租車事宜後,就可以準備出發自駕遊了。我們的首站行程,從烏魯木齊往南,走G216國道向南,穿越天山山脈後,前往南疆的輪台縣城,這段穿越天山的國道,也被稱為天山公路,途中會經過天山山區國道最高點「勝利達坂」。
好不容易繞出了交通大亂的烏魯木齊市區,上了G216國道的正途,開始有心情好好看風景。九月份,中緯度的新疆已經是一派秋景,小麥已收割,麥稈也已經紮成台灣沒見過的方塊;順著烏魯木齊河往天山山麓前進,河階地形上散布著一些小村莊。經過曾造訪過的南山牧場(野地旅0265南山牧場)後,河谷開始收窄,烏魯木齊河下切到岩石之間,這裡的名稱叫做「後峽」,除了國道經過外,中國政府也在這邊建立了水庫,以滋養超過百萬人口的烏魯木齊大都會區。在後峽這段路,不知是否因為工程的關係,路況較差,且十分狹窄,有那麼一點點太魯閣段中橫公路的味道,許多烏魯木齊人知道我們要自駕遊這段,都不斷告誡我們路況很差,最好不要走。還好這段日子,新疆是處於較乾燥的天氣,而在台灣山路開車的經驗,也讓我們游刃有餘。
秋季走天山公路需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山區天氣開始降溫,在山上放牧的牧民們,要開始將他們所放養的牛、羊、馬,甚至是駱駝等牲畜,往山下的草場驅趕,這個動作稱為「轉場」,在隔年春季轉暖時,再趕回山上,這樣的畜牧方式,就是地理課本會提到的「山牧季移」。而轉場過程中,走山坡地非常不方便,所以絕大多數的牧民都會利用國道公路轉場,不時車子就會陷入牲口陣之中,可千萬別碰傷了牧民的牲口,很貴的!
秋季走天山公路需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山區天氣開始降溫,在山上放牧的牧民們,要開始將他們所放養的牛、羊、馬,甚至是駱駝等牲畜,往山下的草場驅趕,這個動作稱為「轉場」,在隔年春季轉暖時,再趕回山上,這樣的畜牧方式,就是地理課本會提到的「山牧季移」。而轉場過程中,走山坡地非常不方便,所以絕大多數的牧民都會利用國道公路轉場,不時車子就會陷入牲口陣之中,可千萬別碰傷了牧民的牲口,很貴的!
過了後峽之後,公路高度開始爬升,進入天山北支山脈的範圍。天山山脈東段北支的最高峰為博格達峰,高度達5445公尺,儘管我們不會經過博格達峰,但要通過天山北支往南,也得翻越超過4000公尺高的稜線。四周的景觀隨著高度上升,從原本綠色草坡偶爾還有一些樹木,變成純粹秋黃的高山草原;而原本受河水切割所形成的高山深谷,也逐漸被從前冰河侵蝕所形成的寬谷所取代。
終於,在海拔大約3400公尺處,從車窗內看到窗外有些小東西在飛舞,這就是雪!生長在副熱帶地區,儘管曾經在很小的時候,上陽明山看過積雪,也在幾年前曾在合歡山一帶看過積雪(野地旅0358中橫四月雪),不過還真的沒看過從天空上飄下來的雪,當下興奮的下車讓雪飄到自己的手、衣、頭上,趁著雪還沒被體溫融化前,趕緊觀察一下它的形狀。因為山上吹著風,雪花大多都聚積在山的同一側,山谷間滿布著礫石,也像是許多小山一樣,一面雪白,另一面露出岩石原色,這都是從未見過的景致。
終於,在海拔大約3400公尺處,從車窗內看到窗外有些小東西在飛舞,這就是雪!生長在副熱帶地區,儘管曾經在很小的時候,上陽明山看過積雪,也在幾年前曾在合歡山一帶看過積雪(野地旅0358中橫四月雪),不過還真的沒看過從天空上飄下來的雪,當下興奮的下車讓雪飄到自己的手、衣、頭上,趁著雪還沒被體溫融化前,趕緊觀察一下它的形狀。因為山上吹著風,雪花大多都聚積在山的同一側,山谷間滿布著礫石,也像是許多小山一樣,一面雪白,另一面露出岩石原色,這都是從未見過的景致。
繼續上行,不久後會抵達一棟建築物,為中國氣象局的巴侖台氣象觀測站,其功用有點像是玉山北峰的氣象站一樣,專門監測高地天氣變化。巴侖台氣象觀測站一旁有岔路,可通往天山北支博格達山脈一號冰川(台灣稱作冰河),也是距離烏魯木齊最近的大型冰河。現在這條路名義上是封閉的,但事實上還是可以進去,只是官方不負責你的安危,當地有些攬客導遊會領你進去,要另外付一筆錢。我們並沒有前往一號冰川,因為此時山上已然大霧,加上天氣真的很冷,準備不足的我們,應該會有點受不了。
事實證明,也不需要進入一號冰川,沿著G216國道走,接近公路最高點勝利達坂前的之字形上坡處,正是從一條小冰河的冰磧旁邊通過。所謂冰磧,就是冰河往下游推移時將路徑上的碎石一併往前推,所形成的一條土石堤。縱使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冰河,但這次的情景卻是最符合「冰天雪地」的感受,趁著濃霧遮擋前,再按了幾下快門。隨著車子越來越接近勝利達坂,積雪也稍稍變厚,但還好還在車子可以行進的狀態,一旁山壁上的流水都已結成冰柱,十分的精緻漂亮。
終於來到勝利達坂,海拔4280公尺,達坂,就是埡口的意思,是山脈中較低之處。雖不是到過的最高點,但在風雪之中翻山,這種體驗倒還是第一次。據說這場雪是今年博格達山系入秋以來的初雪,我們算很幸運,再晚一天來,可能積雪就過不去了,早一天來,則可能見不到這樣的雪景。
事實證明,也不需要進入一號冰川,沿著G216國道走,接近公路最高點勝利達坂前的之字形上坡處,正是從一條小冰河的冰磧旁邊通過。所謂冰磧,就是冰河往下游推移時將路徑上的碎石一併往前推,所形成的一條土石堤。縱使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冰河,但這次的情景卻是最符合「冰天雪地」的感受,趁著濃霧遮擋前,再按了幾下快門。隨著車子越來越接近勝利達坂,積雪也稍稍變厚,但還好還在車子可以行進的狀態,一旁山壁上的流水都已結成冰柱,十分的精緻漂亮。
終於來到勝利達坂,海拔4280公尺,達坂,就是埡口的意思,是山脈中較低之處。雖不是到過的最高點,但在風雪之中翻山,這種體驗倒還是第一次。據說這場雪是今年博格達山系入秋以來的初雪,我們算很幸運,再晚一天來,可能積雪就過不去了,早一天來,則可能見不到這樣的雪景。
過了勝利達坂之後,來到天山北支的南側,或許因為背風吧,此處的風雪小了一些,積雪也沒有那麼明顯。整體景觀就是許多已經沒有冰了的冰河槽谷,看起來十分宏大。冰河槽谷中多少有些流水,是從山頂冰雪融化而來的,此處的水已不再是烏魯木齊河水系,而是開都河水系支流烏拉斯台河。順著河谷往下游,大概有將近70公里的距離,終於抵達了天山公路中途最大的城鎮「巴侖台鎮」,在此G216國道和G218國道交會,往南可通向南疆庫爾勒等地區,往西的話則可通往南、北天山間的鞏乃斯一帶,是天山東段的重要交通節點。
過了巴侖台鎮後,基本上就是在烏拉斯台河平坦的谷地中穿梭,穿越天山南支,沒有再爬高,直到離開山脈,進入大片平緩的山足面地形。這途中又遇到了好幾次牧民轉場,有羊、有馬,牲口數目非常的多。沿著G218國道往南,接上G3012吐伊高速後,直奔輪台縣城。抵達輪台時已經是晚上,在這裡找能接待外賓的旅館(台灣人在此時算是外賓)非常困難,儘管新建的縣城城區很大,但看起來卻空空的,大部分的賓館也都不涉外。結果因為找不到涉外賓館,我們一家人居然「進了派出所」,這次新疆行獻出與中國警察的首次互動,也算滿新鮮的。最後安排我們住在縣賓館,結束了新疆長途旅程的第一天。
2015.09.07造訪
2015.12.08完稿
2015.12.08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