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城鎮的過客
Encountering

索菲亞:站在全球化十字路口的油玫瑰

11/20/2015

1 評論

 
文/施宥毓
图片
位於索菲亞中部的保加利亞議會廣場(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對於多數國人而言,保加利亞應該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熟悉的是,她盛產著高中地理課本上鼎鼎大名的經濟作物:油玫瑰;陌生的是,除了油玫瑰外,她究竟是圓是扁,我們幾乎是一無所知。
 
  今年四月中,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我造訪了保加利亞的首都,以「智慧」為名的城市:索菲亞。只不過,與其說造訪,不如說是借道,因為她只是我原本旅途規劃中,用於連結土耳其與賽普勒斯的中繼站(土耳其與賽普勒斯因北賽普勒斯問題而關係不佳,並無直航班機),入境觀光只是順便。然而,她顛覆了我對歐盟的認知,翻轉了我對歐洲的印象。
 
寧靜的夜間市區
 
  飛機抵達索菲亞時,已經是夜間,在領完行李後,急欲直奔飯店時,我被一位便衣的海關人員攔下,他表明身分後即以流利的英文與友善的態度,向我盤查詢問是否有攜帶應申報而未申報之物品,這是在這趟旅途中第一次遭海關盤查,而這個奇特的經驗,讓我開始對這個國家進行想像。
 
  由於抵達時間已晚,加上不諳索菲亞的大眾運輸系統,我與同行的旅伴決定搭乘計程車前往飯店,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晚間十點的索菲亞,竟然如此寧靜,理論上應該最熱鬧的行人徒步區,人煙相當稀少,幾乎不見行走閒晃的行人,店家也多已打烊,明亮寬敞的店鋪多數都是空無一人,這不僅讓已經習慣臺北生活的我著實開了眼界,也給了我對保加利亞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
图片
深夜的索菲亞街頭(作者提供)
里拉修道院:遊客稀疏的巴爾幹之顛
 
  與多數觀光客一樣,因為對索菲亞甚至是整個保加利亞不甚熟悉,通常多會選擇向當地旅行社直接訂購一日行程,從索菲亞出發前往該國兩個最知名的世界遺產:里拉修道院(Rila Monastery)及博雅納教堂(Boyana Church),算是兩個願望一次滿足。
 
  隔天一早,在飯店用過早餐後,當地的旅行社派專車接我們前往一日行的第一站里拉修道院。里拉修道院與索菲亞的車程雖僅約二小時,但崎嶇的山路,加上司機的狂飆,讓我的胃部一路上不斷翻騰,最後索性放棄欣賞窗外美景,避免暈眩加劇。經過二小時的雲霄飛車後,終於抵達這個坐落在巴爾幹之巔的世界遺產,然而映入眼簾的場景,卻與我所想像的相當不同,這裡沒有人滿為患的遊客,取而代之的,是該修道院空蕩冷清的中庭。
图片
冷清的里拉修道院中庭(作者提供)
  事實上,里拉修道院建於十世紀中葉,他不僅僅是個建於中世紀建築的東正教建築,在保加利亞歷史上更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土統治者對其甚為禮遇,大規模贊助其維修之支出,外來統治者亦不敢對其輕慢,篤信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統治保加利亞期間不曾將其改建為清真寺,現行的保加利亞紙鈔上亦印有該修道院及修道院的建造者:聖約翰的里拉(St. John of Rila),因此,將里拉修道院視為保加利亞人的精神象徵,我想並不為過。然而,如此具有特色的里拉修道院,竟然沒有為保加利亞帶來大規模的觀光客,著實讓人難以理解,這也讓我對這個國家更感好奇。
图片
印有里拉的聖約翰的1999年1 Lev正面(作者提供)
Picture
印有里拉修道院的1999年1 Lev背面(作者提供)
山中餐廳的驚奇魚湯
 
  參觀完里拉修道院後,已經是中午時分,司機在徵得全車的人的同意後,載我們前往附近的一間餐廳用餐。事實上,當時的同意,並非出自內心真摯的贊同,畢竟在過往的經驗中,在社經發展較落後的區域,類似這樣的自費行程,常常只是導遊想要多賺錢,服務內容不是貴得離譜,就是差得可怕,但在旅行中拒絕自費行程而遭當地導遊報復或同團的人白眼,也是時有所聞,為了避免不愉快的情況發生,只好選擇硬著頭皮答應,預先做好被痛宰的心理準備。
 
  由於這是一間在山中的小餐廳,食材多為就地取材,也因此,山溪裡的鱒魚,就成為該餐廳的招牌菜色。我因為不愛挑魚刺,所以並未一嚐鱒魚的滋味,而是選擇點了海鮮湯。原本點海鮮湯純粹只是因為自己愛喝湯,並不抱有特別的期待,但嚐過後才驚為天人,因為這看似不起眼的魚湯,除了魚肉的鮮味與微微的萊姆酸味外,沒有任何海鮮特有的腥味,相當順口,不論老少皆相當適宜,而這樣的讓人為之驚艷的海鮮湯一碗要價僅6 Leva,相當於3歐元,可說是佛心價,這除了讓我當下決定再點一碗外,也讓我重新深思反省自己是否因為觀光客的自我保護心態,因而誤解了純樸的保加利亞。
Picture
山中餐廳的魚湯,物美價廉(作者提供)
博雅納教堂:藏身於山林中的文化瑰寶
 
  午餐過後,司機載我們前往這次行程的第二個景點:博雅納教堂。這個教堂雖然極為狹小,但是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教堂,它內部有著古老但風格相當獨特的壁畫,因此讓它早於1974年即列入第一批世界遺產的清單當中,有些研究甚至認為這些壁畫才是文藝復興的真正先驅,因為它的風格類於文藝復興,但時間上比文藝復興時期早約一世紀。
 
  對保加利亞人而言,博雅納教堂雖然不若里拉修道院的宏偉,但其重要性,並不下於里拉修道院,在保加利亞「非共化」後(編按:結束共產統治),該國央行立即採用教堂內之壁畫人物及教堂建築本身之圖樣,印於紙鈔之上,只不過與里拉修道院相同的是,這裡的遊客也是相當有限,但這也讓教堂保有原有的一絲清幽。
图片
隱身在樹叢中的博雅納教堂(作者提供)
图片
博雅納教堂為三階段建築而成之古蹟,其竣工時間由左至右分別為十世紀、十三世紀及十九世紀(作者提供)
图片
印有博雅納教堂內壁畫人物的1991年20 Leva正面
Picture
印有博雅納教堂的1991年20 Leva背面(作者提供)
封存著共產社會的國家銀行
 
  為了要準時趕上傍晚飛往賽普勒斯的班機,第三天的行程僅能侷限於索菲亞市區內的景點,而這些景點又多為東正教教堂及清真寺,大約在二小時內即參觀完畢,剩下的時間尚稱充裕,遂前往保加利亞國家銀行探險,試圖換取該國新鈔作為收藏。經過簡單的安檢後,我依照保加利亞國家銀行網站上的指示,按圖索驥找到了販售紙鈔的櫃台,沒想到走到櫃檯前才發現櫃檯空無一人,等待許久後,忍不住詢問其他的行員,但得到的答案卻是要我稍作等待,而這一切的等待,直到櫃檯裡的分機電話響起,一位中年婦女匆匆忙忙地跑回工作崗位後,才告一段落。

  效率不彰的行政程序,彷彿在提醒著我這個國家有著一段封閉的歲月,而共產社會就像上古神獸一樣,被封存在這個老式的建築物之中。然而,真正的挑戰,是在與這位中年婦女開始溝通後才發生,她知道我說的是英文,然而她卻完全聽不懂,後來甚至有點不耐煩地在口中碎念著「English、English、English」。在經過雞同鴨講好幾分鐘後,有一位看不下去的行員主動前來幫忙,用他顯屬生澀的英文為我們彼此進行翻譯後,一切才得以進展,也讓我這趟保加利亞之行,畫下還算完美的句點。
图片矗立於索菲亞市區的智慧女神,象徵著索菲亞
​躊躇在十字路口的智慧女神
 
  整體而言,與其他國家相較下,保加利亞少了一點觀光味,在貴為首善之區的索菲亞街上,既看不見賣著明信片的攤商,也聽不到英文的交談聲,這裡的人總是撲克臉,不怎麼愛笑,也算不上友善,對外來者視而不見,很難想像這個國家是歐盟的成員,並且加入至今已約有十年之久。
 
  事實上,保加利亞現今的社會,仍然帶有一些共產國家的色彩,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單位,在事業經營上的積極度相當有限,像央行的櫃員可以躲到辦公室後面,甚至直接在櫃台前吃起東西;由國家營運的保加利亞航空(Bulgaria Air),其所印製的登機證幾乎是白紙一張,除了航班座位資訊的記載外,未見有任何花花綠綠的廣告;索菲亞的大街上販售油玫瑰製品的店鋪亦寥寥可數,看不出這是該國的特產;屬於世界遺產等級的里拉修道院與博雅納教堂的觀光客也寥寥無幾,未見當局積極推廣與經營。
 
  然而,或許也因為未顯著地觀光化,這邊相對純樸簡單,像開車載我們上里拉修道院的司機兼導遊,不僅未向我們索取小費,還帶我們吃了一頓美味且超值的午餐;而走在索菲亞市區的大街上,也不會有人為了宰殺肥羊而對觀光客有所搭訕或騷擾。從這幾個面向來看,保加利亞還是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她似乎並未因為加入歐盟而成為資本主義的殖民地,但她卻也同時是歐盟中最貧窮的國家,這究竟是好是壞,老實說我沒有定論,畢竟寬裕與簡樸的平衡點,確實難以尋得,很顯然地,目前的索菲亞似乎已走到了十字路口,只是她始終躊躇。只不過,英文在索菲亞裡寸步難行,在我看來,這或許不是件壞事,因為英文的普及,往往打開的不只是當地人的眼界,同時也打開了全球化的潘朵拉之盒。

責任編輯:賴彥甫
校稿編輯:萬宗綸

Picture

​關於過客。施宥毓

鹿港人,臺灣大學法律系、國發所畢業,現就讀於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法學院。不愛務正業的律師,立場左翼兼深綠,不熱衷臺灣獨立,只追求臺灣國家正常化,但對歐洲統合又充滿好奇。喜歡透過收集紙鈔與旅行觀察世界,但沒有強大的文史背景知識而常常對自己的一知半解感到惋惜。

1 評論
葉柏廷
11/20/2015 10:17:55 am

小問題~應該寫作里拉的聖約翰

回覆



發表回覆。

    【城鎮的過客】全新系列文章長期徵稿

    新專題「城鎮的過客」,邀請廣大的城鎮過客們,寫下自己的實際經驗以及對城鎮的評論,文章可能會由合作平台(自由評論網、蘋果日報網站、聯合線上)轉載,促進台灣乃至於更廣大世界的讀者們,一同思索當代的世界是怎麼運作的。

    不限專業,來稿請寄geogdaily@gmail.com,信件主旨寫上「城鎮的過客投稿:城鎮名」,錄用後編輯會向您索取一段自我介紹和照片。

    Archives

    五月 2018
    二月 2018
    八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二月 2017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Categories

    全部
    Beijing (China)
    Belgrade (Serbia)
    Cheung Chau (Hong Kong)
    Galle (Sri Lanka)
    Hong Kong
    Kinmen (ROC)
    Manila (Philippines)
    Penang (Malaysia)
    Seoul (S. Korea)
    Shanghai (China)
    Sofia (Bulgaria)
    Sydney (Australia)
    Tiraspol (Transnistria)
    Vancouver (Canada)


    小額捐款支持地理眼
    Amount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