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人間食革

【共享這件事】-關於共享冰箱營運兩個月後

4/30/2017

1 評論

 
近日,BBC中文網以影片介紹了位於倫敦市場旁的共享冰箱。筆者觀察較多數華人追蹤的的簡體版專頁,瀏覽回應看到了有趣的解讀:
放在華人地區會出現的情形:
1. 一個人就把所有食物拿光
2. 拿出去外面轉賣
3. 店員:「咦!
冰箱呢?」

Picture

​其實說來也相當有趣,因為我們「人間食革」團隊幾個月前在台科大放置的全台灣第一個校園共享冰箱,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共享(經濟)」潮流雖然從西方社會快速散播全球多國,卻也遇到了文化上的衝擊。(以下內容修改自「人間食革」團隊的粉絲專頁)
 
今年二月初,我們團隊在臺科大的第三宿舍交誼廳放置了「第一個大學校園內的共享冰箱「享食站臺科大FoodHubNTUST」。
 
「共享經濟」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顯學,為了減少食物浪費,「共享冰箱」也氤氳而生。然而,雖然兩個名詞都有「共享」兩字,但是卻不完全相同,

「因為共享冰箱一點也不經濟,他很難找到營利模式。或者說,他的經濟是讓使用者的生活在食物開支上能夠經濟些。」

如果尋遍現在台灣所放置的共享冰箱,會發現共享冰箱普遍是由協會、基金會所支持的,這些組織通常有善心人士或企業提供資金,在經營上也有經費能夠安排人力全時段管理;然而,我們選擇不一樣的做法-「以最原始的『共享』來經營,不限制任何使用者,使用者基本上隨時能放置及拿取,希望使用者『順路來看看,有想要的東西就拿取』,而這個冰箱的宗旨是『拯救被即將丟棄的食物』。」這也讓我們在這兩個月的營運過程出現了些問題:

「有人拿了沒留言,每次去都白跑一趟」、
「每次都是固定的人搶走」、
「有人一次拿很多」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經過很多次內部討論,而團隊成員們難免也有想法上的衝突;因此,我們想藉這次機會讓各位使用者或關心剩食共享的大家一起思考看看。

1.關於「已拿要留言」這件事?

理論上我們也希望讓「已拿要留言」成為一個所有使用者的義務,這樣就能保障空跑一趟的人;然而,如果要成為義務、就代表我們需要有懲罰機制,但這點與我們的冰箱宗旨衝突: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希望排除任何使用者、同時因為我們沒有任何捐款及贊助,我們也無法建置任何硬體去解決。因此,以我們團隊目前的共識而言,我們能做的即是「加強宣傳拿取要留言」這件事;囿於成本考量,我們只能說「已拿要留言是種禮貌,而非義務」。

2.關於「每次都是固定的人搶走」、「有人一次拿很多」

在遇到這兩個問題前,我們團隊一直習慣個別討論、思考解決辦法,但最後的結果是-「我們無法有效避免」。

我們也詢問了來自德國的FoodsharingTaiwan 創辦人Stefan,他豁然地回答我們「這沒辦法避免,但至少我們拯救了食物」。那麼為什麼德國沒遇到這些問題、台灣卻會遇到呢?兩個解答「他們也有遇到、但是使用者們習慣了」、「德國文化與台灣文化的差異」。其實兩者之間都是「文化」的問題,人們習慣了使用共享冰箱的狀況,自然形成了一種文化,所以或許這個共享冰箱也在逐漸形成「共享空間」的文化?


從與Stefan討論的過程,我們也提出了一個疑問「大家拿到冰箱裡的食物時是什麼感覺呢?」基本上拿到的人一定會很「喜悅」,因為可以吃到免費的食物,可以省了下一餐的錢了!「那麼『共享』、『剩食』的喜悅,有參與到我們的喜悅嗎?」作為空間提供者的我們,其實希望大家有更多「剩食被解決的喜悅」,如果這樣的喜悅在大家心中佔得多一點,那麼「每次都是固定的人搶走」、「有人一次拿很多」的遺憾或許會少一點;說不定有人真的比我們更需要這些食物。
 
3.關於「分享」和「拿取」這件事

由於在一開始設立冰箱的本意,是希望我們能夠拯救「熟食的剩食」,因此在冰箱安置完之後,我們也找了合作的餐飲店家,提供我們他們賣不完、可能會丟廚餘的食物。在經營了兩個月的過程,因為有店家提供的穩定剩食,讓我們的冰箱創造了使用者的「需求」

我們非常樂見許多人願意來拿取。但是,有些遺憾的是,冰箱大部分的供給是由我們團隊所支持,「共享冰箱提供一個空間讓使用者們彼此分享吃不完的食物」的本意有點偏離。

「共享」的本意是無私分享的心,我們期許大家也一起加入分享的行列,「看看家裡有哪些已經放了很久都沒吃,總以為之後一定會吃、但壓根不可能會吃的食物」,試著花點時間和體力,把想分享的食物拿來冰箱分享、或者利用「剩食終結者 」社團分享也可以哦,只要是拯救剩食的行動我們都非常支持!
 
4.關於「我們應該創造更多供給、多和店家合作」的建議

有人建議我們:「既然已經有很多的需求,那麼就應該『提升供給』,應該有很多餐廳也有剩下的菜餚」。確實如此!我們也很希望如此,但是我們是個「完全沒營利、還要靠學校幫我們繳電費的共享冰箱、加上拿取食物的勞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很難快速的找尋店家並合作」。
 
在此趁機宣傳一下,
  • 如果大家有很熟的店家或是您就是店家,可以試著蒐集這些食物到我們的冰箱分享(p.s.請不要任意以我們的團隊承諾店家)
  • 如果大家有很熟的店家(在公館附近),可以幫我們問看看店家提供剩食的意願(請先不要承諾店家我們團隊會幫忙處理),確定後可以告知我們,我們會依我們內部運作考量,去和店家簽約合作。
  • 經常在公館附近活動,想偷偷A幾個便當,可以順便提供體力幫我們運送便當到冰箱的人也歡迎私訊我們粉專,擔任我們的志工。

從人間食革創立到現在也已經一年多了,我們能夠從一群很多點子的年輕人,到現在有了「掰掰胖」和「享食站台科大-Food Hub NTUST」計畫,都是因為有許多人的支持,雖然在共享剩食的實務上遇到了許多文化上的挑戰;但是我們也非常樂見各種問題與挑戰,因為這讓我們獲得更多經驗、更接近社會。
1 評論

我們是人間食革

1/31/2017

1 評論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1 評論

    人間食革

    許多即期食物雖仍有食用價值,卻被資本主義的巨輪輾壓,而判定失格、丟棄,造成了無謂的浪費。
    「人間食革」欲意重新挖掘失格食物被漠視的價值,改革人們的觀感,讓錯過的能再被擁有。

    Archives

    四月 2017
    一月 2017

    Categories

    全部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