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地理論壇
geogforum

婚姻平權/觀察:彩虹圍城與台灣的民主價值

10/10/2014

0 評論

 
文/萬宗綸(地理眼責任編輯)
图片
彩虹圍城將婚姻平權送進立法院(萬宗綸攝)
有「人權律師之稱」的尤美女抽中司法委員會召委,無疑是「婚姻平權」法案再度出現曙光的時刻,「婚姻平權革命陣線」在10/5,這一個承接著「巢運」、台灣又同時仍關注香港佔中的日子,號召人民一齊走向立法院門口,希望台灣能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的國家。
 
同運界的人士在臉書上驚訝難以找到認識的人,因為今天的人數比以往都還要多。將這一場名為「彩虹圍城」的行動放置在台灣民主化的脈絡中,便能看出其意義的不凡。
 
在活動開始之前,舞台上的主持人便與參與民眾溝通,若是碰到如「護家盟」這樣的反對者,千萬不可以惡言相向、也不行將他們團團包圍(去年1130反同婚遊行中對支持同婚人士的做法)。在解除恐同鎖的儀式結束後,如尤美女立委也到台上希望同婚法案的討論,不該再有仇恨或歧視言論,而應是理性的、審議式民主的溝通。又或者一位來自中部的同志,在舞台上釐清「同婚是都市議題、鄉村民風純樸」的政治說法,他說,「但我來自彰化,我認為正因為我們民風純樸,所以不會把同性戀當成一種罪惡。」重重地回擊了那些,所謂鄉村純樸/都市前衛的二元對立,述說著鄉村的本真不是在其「思想保守」。
 
「彩虹圍城」的活動相當緩和,緩和地像是精煉了同運一路走來、伴隨著台灣社會運動史的顛簸,那一股寧靜的力量。有人上台非常強調自己「台灣人」的身分、有人連結「太陽花運動」、也有人開玩笑要「江宜樺下台來看(真實聲音)」。LGBTQ的運動不是抽離而架空的,這是一場連結眾多生命苦痛經驗的社會行動,與台灣社會追求的民主價值緊緊相連。
 
就在今年(2014),一份地理學的研究論文顯示,波蘭在2004年加入歐盟後,LGBTQ的平權運動獲得翻轉,能輕易出入歐洲各國的機會提供LGBTQ運動能量,然而,這卻使得所謂「恐同」者被貶為「未受教育的」、「鄉下的」,相對於來自西歐的開放、自由觀念。但這名地理學者並不樂見如此空間化的劃分,將都會的、有世界觀的精英,與那些未受教育的、鄉下的與恐同掛勾的他者,做了明顯的區隔,讓原本應該是解放的LGBTQ運動,被說成一種階級的地理。
 
雖然今天的「彩虹圍城」仍然援用國外的法律現況來支持同婚,但卻明顯感受到運動中不去塑造LGBTQ與反對方的對立,一如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助理教授劉安真,在演說中刻意強調她用的不是「正常」一詞來替同志族群「正名」,而說「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都是一種健康而美好的性傾向。」
 
正因為台灣的民主化歷程步步維艱,就連對護家盟的控訴也是「未來孩子是同性戀,我相信你們會後悔,今天是在後面開記者會,而不是跟我們一起站出來」,在「彩虹圍城」裡所看見的台灣價值,是珍惜民主路上不樹立異己為「劣等他者」,而是企求溫情喊話、理性溝通,或是重新親切地叫一聲「美江阿姨/牧師」,接著跳起「斷開鎖鏈舞」而促成另類的幽默。
 
在行動後的青島東路上,我們看見台灣人民對多元社會的彩虹想像,印刻在我們的國會門前,那一條每次社會運動激烈抗爭的路途上,有微笑、有可愛的小動物、有祝福台灣的話,也有拿著彩虹旗赤腳奔跑著的我們的下一代。也許就如王丹在臉書上所說,「台灣民主深化,應當從同志平權開始。」台灣,加油!
0 評論



發表回覆。

    Archives

    四月 2018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地理論壇投稿方式

    《GeogDaily˙地理眼》歡迎各類型投稿,不限身份,我們徵求以下主題的文章,文長1500~2000字為佳,投稿geogdaily@gmail.com

    1. 地理學觀點時事評論
    2. 地理學研究引介/評論
    3. 學習地理學過程所思
    4. 地理學相關書籍評論

    只要內容適當,本站便會同步刊登於粉絲專頁與網站。你的文章也會登上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


    Sitetag

    RSS 訂閱



    相關學術普及資源

    巷仔口社會學
    菜市場政治學
    芭樂人類學
    歷史學柑仔店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人社東華 
    PanSci 泛科學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