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喬凌(台大地理系四年級)

地理學分為自然以及人文兩大範疇,不可否認,人文地理確實與社會學有著許多重疊的部分,兩者都談論區域發展問題、都關心文化對環境的影響,面對天災,他們也都試圖釐清災害的發生原因。社會學在社會科學中做為主流的學科之一,在學術界上固然有其地位,且範圍包山包海,社會中任何的現象都是屬於社會學的一部分。地理學面對這特性與本身重疊性高、又具有地位的強敵,心生動搖是很正常的,且常常不知道所謂的「地理眼」能看的到底有哪些?
在身分(identity)越模糊的處境下,我們越有必要認清自身的獨特性何在?穿梭在這兩個學科中,我一直試圖為這個問題找到解答,直到有一天我在社會系接觸到了音景(soundscape)、畫了第一張地圖。當知道有群體運用音樂、聲響賦予空間獨特意義,並進一步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音景,讓群體能保有屬於自己的主體性及認同;當有研究開始著重於樣本在空間上的分布,我看到地理學存在的價值了。
我們常說,地表以上的事物都是地理學研究的範疇,這句話可一點也沒說錯,當社會學宣稱社會上所有事物都可以納入社會學研究,當他們著重在人與人的關係、互動、行為的當下,便忽略了空間與人的關係,且空間確實是會對人產生影響的,以玩臉書當做「人的行為」,那麼試著想想臉書上與你最常互動的朋友,是否跟你在現實生活在同一空間的朋友有高度重疊。
人文學科,顧名思義就是在研究「人」的學科,人生活在社會中,所以社會學有其研究必要,那麼我們何不能說「人是生活在空間裡」,如此便把研究的空間從2D推展到3D,當社會學在處理文化與社會,他們著重的是兩者之間的關連,我們談的則是在文化與社會相互影響下,是否創造出了一些獨特地景,而這些地景背後又涵蓋著一層一層不同時間尺度或是不同群體的特殊意涵,如此我們將能進一步理解不同時空下的社會是如何理解文化。當社會學在處理災難,他們著重在是怎麼樣的社會組織導致了災害,而我們談的是人的環境識覺,也就是人對環境所做的種種行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這些行為取決於人類對環境的認知。
地理學與社會學都是涵蓋層面廣泛的學科,所以難以一一舉例。雖然兩者研究對象重疊性高,但是觀看的角度是不相同的,不需要被壓抑於社會學之下,社會學提供我們的是一個背景知識,把這樣的知識運用到空間中,將可察覺更多更有趣的現象。
地理學與社會學都是涵蓋層面廣泛的學科,所以難以一一舉例。雖然兩者研究對象重疊性高,但是觀看的角度是不相同的,不需要被壓抑於社會學之下,社會學提供我們的是一個背景知識,把這樣的知識運用到空間中,將可察覺更多更有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