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促進彰化經濟再度繁榮,縣府一直宣示採取產業轉型政策,希望傳統產業可以往高知識密度與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但另一方面,從中科四期爭議、到國光石化設立問題,伴隨近期內政部通過彰濱工業區納入下一波自由經濟貿易港區的實施範圍[1],可以發現由內部技術創新的內生性成長的實質政策仍只聞樓梯響的同時,降低外資租稅與增加破壞環境外部成本的外生性成長模式卻更快速地進行。
所謂的精緻農業、低汙工業與轉型發展,新一輪的彰化縣長候選人又是如何看待彰化的未來呢?從他們的政見中又能發現什麼彰化可能發展的新方向?以下將根據彰化縣長此次主要三位候選人:出身彰北區國民黨現任立委的林滄敏、彰南區民進黨現任立委的魏明谷與無黨籍前立委黃文玲,進行政見分析。
共同政見一:八大生活圈均衡發展
延續卓伯源政府時期已經進行的「二四六八十」[2]政策中「八大生活圈」的區域發展,依據不同既有在地產業特色,所有候選人都同意在這樣的區域架構下討論彰化各區未來的走向,魏明谷與黃文玲各提出以此為中心的新公車路網安排;其中黃文玲更進一步整合,提出彰化、員林競爭雙核心,與鹿港和美、二林、北斗田中、溪湖四大生活帶概念,強化都市─鄉村之間不同的發展策略,認為彰化市與員林鎮應當成為彰化兩大消費城市,設立國際大型購物中心與娛樂設施,帶動商業經濟。
共同政見二:老人政策
對於人口外移與老化的縣市,友善的老人政策並不足以為奇,加碼多少老人津貼,正是候選人最喜歡展現的數字、媒體最喜歡關注的焦點,因為數字比政策內容更直接反映候選人對選民的關愛。林滄敏候選人直接提出敬老金增加至五節禮金5000元的紅利、並和魏明谷候選人不約而同提出65歲以上老人免費裝假牙服務;此外,財政上魏明谷亦提出年長者免健保費政見,又與黃文玲的政見相同。這些選舉支票的開設,往往也最被人詬結為拖垮政府財政的幫兇,而今年同樣因此引發三位候選人互相的攻訐,媒體放大下,三位候選人的實質老人照護政策:成立社區照護失能老人機構(魏明谷)、老人送餐在地化(黃文玲)、社區健康管理師(林滄敏)執行方式與內容,似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共同政見三:動物政策
令人意外地,雖然間或在各項議題上有所差距,然而針對動物政策,三位彰化縣長候選人都提出「支持TNR」、「結紮結育代替撲殺」的政策。這項政策宣示,在早已超過六萬隻家犬與一萬隻家貓[3]的彰化確實重要,不過同一時間所有候選人皆納入政見,或許也是受近期紀錄片《十二夜》在廣受迴響與媒體大幅報導下的結果。
部分共同意見:青年政策、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
除林滄敏外,魏明谷與黃文玲都提出社會住宅、老屋活化利用以藝術文創基地與結合社區老人小孩社福等政見。三人都認為吸引年輕人回鄉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鼓勵創意產業在在地社區上的發展。
從以上共同政見可以看出,三位候選人對於彰化未來的發展方向,都是立基在同一個區域結構體系上,但除了老人政策、動物保護政策、青年與文化政策一致,在其他方面對於地方發展的方式與想像有著不小的差距,分列如下:
魏明谷:發展機器人產業、建立公民參與機制
在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政策中,魏明谷有兩項與其他候選人不同的政策。首先針對彰化既有工業發展,在既有機械產業的中小型工廠與二林精密機械園區支持下,除了加值外,魏明谷認為可以轉型成符合環保低汙染、高技術密集的機器人產業,利用彰濱工業區從未招滿過的閒置土地,與鼓勵在海外經商的彰化商人針對該產業投資解決土地與資金問題,結合既有彰化五所大學加強產學合作,開創彰化新的產業。另一方面,婦女權益與環境保護部分,魏明谷是候選人中唯一提出採納婦女團體及環保團體,一同開會、進行公民論壇擬訂政策的政見,符合當代永續治理中納入公民參與討論的趨勢。
黃文玲:新住民政策
黃文玲在社會發展上針對族群議題,除了客家政策,相較於其他候選人,對於新住民有較不同思維的政策。黃文玲認為異國環境下,應當設立區域服務中心,建立母國語言專線,專責服務「新住民姊妹」來台初期遇到的生活困難,並且設立交流中心,佈置母國的生活情境,成為新住民感情抒發的地方,也促進台灣人去除東南亞文化的誤解,而非停留在從嘉年華式的文化節中,對東南亞文化僅片面匆匆一瞥。
林滄敏:教育政策
在林滄敏少數的政見中,教育政策是較特別之處。有鑒於長期以來高中與高職比例失衡,過多學生就讀並非自身專長的高中,扭曲教育精神本質,認為應該加強高職教育設置,並及早推動一鄉鎮市一產學合作班,輔導受職業教育者及早進入職場。
洪敏雄:農業政策
相對地,獨立參選人洪敏雄,主要關注在農漁業政策上,主張推動「農業合作經營制度」,希望在中央盡速推動《農業合作社法》草案通過,保障農民在合作經營上注重生產性,與其它既有《信用合作社法》的合作組織注重消費性不同下,擁有專門的規範條例與權益,協助農民在全球化下的企業型生產;結合其另主張推動之農漁民、勞工退休與公務員享有等同的保障制度,洪敏雄認為這才是解決農村問題與推動青年回鄉的根本之道。
前文所提到的困境中可以看出彰化縣目前面臨的危機:中小製造業轉型問題、倚賴台中的城鄉發展問題、社造文創背後的鄉鎮青年外流與老化問題(註:本文反映的是問題所在,並非刻意去評論每個人政見的代表性),至此每位候選人都已經給出自己的解答。當然,總有許多問題尚待釐清,總有許多矛盾的政策,恐怕連候選人自己都無法說明:魏明谷的彰化將在既有房屋空屋率高的狀況下興建社會住宅;黃文玲口中的生態保護居然是引有保育八色鳥爭議的湖山水庫之水、產業發展政策居然提倡之前自己拉布條抗議的彰濱自經區[4];林滄敏的環保是繼續推動電鍍產業……這些都還等待候選人給縣民一個解答。
「帶回彰化重返鹿港的繁榮!」、「建立文化首都!」,在新聞上,從每位候選人的競選口號中,都可以看見每個候選人都已信誓旦旦、宣稱自己是將會是彰化最好的掌門人。當今的彰化,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上,過去的光榮,未來的重生,候選人激情造勢的背後,將看清,歷史已把選擇權交給了彰化縣民,剩下的問題只是:現在彰化縣民將會如何選擇那把開啟未來的鑰匙,決定自己與彰化的未來?
註解
[1]相關新聞請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972500.shtml
[2]包含:二大都市計畫、四大工業區、六大交通網、八大生活圈品質提升、十大博物館。詳細請見:http://www.chcg.gov.tw/ch/05polity/01view.asp?cate_id=1694
[3]根據農委會畜牧處民國94年資料統計,詳細請見:http://econgisdw.forest.gov.tw/Download/book/2/18_%E5%8B%95%E7%89%A9%E4%BF%9D%E8%AD%B7.pdf
[4]相關新聞請見:http://iservice.ltn.com.tw/2014/specials/FEPZs/news.php?rno=1&&no=78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