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懿(台灣大學歷史系、地理環境資源系學生)

你是否曾經緊握電視遙控器,眼睛盯著電視上不斷跳動的開票實況?
每當大選,各媒體在選舉當天一定會全程轉播各地開票情形,並同時評論、預測選舉結果。為了搶快求準,更有電視台大膽地利用「典型村里」的開票數據,快速地估計出全選區的選舉結果,譬如公視就在2002年報導台北市長的選舉中,選擇士林區天玉里作為台北市的典型里 [1]。在那之後,歷屆大選必定有大批媒體報導天玉里開票情形,認為該里開票結果為台北市之縮影,並給天玉里相當多的封號,包括典型台北里、典型里、小台北、指標投開票所等。
選舉地理學?
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而選舉是現在人生活的一項大事!選舉地理(geography of elections)是指「凡有關選舉結果分布狀態的描述,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能反映選民某些社會屬性的地理分布」。選舉研究主要可以分成四種途徑,來解釋投票行為或選舉結果:第一,生態學途徑,利用地區的人口組成解釋選舉結果;第二,社會學途徑,透過選民的社會背景來解釋投票行為;第三,社會心理學途徑,更著重選民主觀對「參考團體」的歸屬感;最後是經濟學途徑,認為理性的選民會根據自身或社會整體之經濟處境去投票,但不論何種皆和選舉地理有關 [2]。
選舉典型里是什麼?
公視給「選舉典型里」下的定義是「利用挑選出之特定里的選民投票數據,預測整個選區的政黨得票率。」,「典型里」一詞在媒體上最早出現在〈公視「2002 北高選情現場」全國第一次政治版圖預測 〉中,當時公視與台大政治系教授洪永泰合作,在選舉當天預測分析政治版圖時,使用了「典型台北里」一詞。2004年,洪永泰又使用「典型鄉鎮」、「典型村里」等詞彙,確立了「典型里」之名稱與其定義。
每當大選,各媒體在選舉當天一定會全程轉播各地開票情形,並同時評論、預測選舉結果。為了搶快求準,更有電視台大膽地利用「典型村里」的開票數據,快速地估計出全選區的選舉結果,譬如公視就在2002年報導台北市長的選舉中,選擇士林區天玉里作為台北市的典型里 [1]。在那之後,歷屆大選必定有大批媒體報導天玉里開票情形,認為該里開票結果為台北市之縮影,並給天玉里相當多的封號,包括典型台北里、典型里、小台北、指標投開票所等。
選舉地理學?
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而選舉是現在人生活的一項大事!選舉地理(geography of elections)是指「凡有關選舉結果分布狀態的描述,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能反映選民某些社會屬性的地理分布」。選舉研究主要可以分成四種途徑,來解釋投票行為或選舉結果:第一,生態學途徑,利用地區的人口組成解釋選舉結果;第二,社會學途徑,透過選民的社會背景來解釋投票行為;第三,社會心理學途徑,更著重選民主觀對「參考團體」的歸屬感;最後是經濟學途徑,認為理性的選民會根據自身或社會整體之經濟處境去投票,但不論何種皆和選舉地理有關 [2]。
選舉典型里是什麼?
公視給「選舉典型里」下的定義是「利用挑選出之特定里的選民投票數據,預測整個選區的政黨得票率。」,「典型里」一詞在媒體上最早出現在〈公視「2002 北高選情現場」全國第一次政治版圖預測 〉中,當時公視與台大政治系教授洪永泰合作,在選舉當天預測分析政治版圖時,使用了「典型台北里」一詞。2004年,洪永泰又使用「典型鄉鎮」、「典型村里」等詞彙,確立了「典型里」之名稱與其定義。
天玉里有多準?
天玉里的準確記錄從1994年的第一屆台北市長開始。我們將每位候選人在台北市與天玉里的得票率相減並取絕對值後,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
天玉里的準確記錄從1994年的第一屆台北市長開始。我們將每位候選人在台北市與天玉里的得票率相減並取絕對值後,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
計算完台北市所有區里的結果之後,可以看到士林區天玉里進入前十名的次數,在十屆選舉中有三次。
看這麼多排名,可能大家有點頭昏眼花了,讓我們用面量圖的方式觀察台北市選舉典型的分布。首先,近二十年的台北市選舉結果中,各里候選人得票率與台北市候選人得票率差異低者,空間分布集中在士林北投交界、以及內湖一帶。若只關注於歷屆台北市長選舉、或只關注於歷屆總統選舉,可以看到空間分布模式與近二十年來大致符合。換句話說,選舉典型之空間分布並沒有隨著選舉對象差異,而有太大變動。
選舉典型里和選民結構有什麼關係嗎?
《聯合晚報》2002年報導指稱:由於天玉里與台北市的選民結構相近,因此造成天玉里是「小臺北」。因此,我們來看看媒體的認知是否正確。我在這裡挑選出五種影響選民結構的人口因素:性別、年齡、教育、行業、所得,使用2000年之政府統計資料,並比較各里與台北市的差異,發現天玉里的選民結構與台北市其實並不相近:
《聯合晚報》2002年報導指稱:由於天玉里與台北市的選民結構相近,因此造成天玉里是「小臺北」。因此,我們來看看媒體的認知是否正確。我在這裡挑選出五種影響選民結構的人口因素:性別、年齡、教育、行業、所得,使用2000年之政府統計資料,並比較各里與台北市的差異,發現天玉里的選民結構與台北市其實並不相近:
若用空間分布來觀察,可看出不論何種因素,選民結構空間分布皆頗為分散。和選舉結果幾張地圖相互比對後,可以觀察到選民結構與選舉典型兩者在空間分布的模式上,性別、教育、行業三張地圖,應證了上面迴歸統計的結果:兩者為低度正相關。
建議各位讀者日後由典型里預測台北市選舉結果時,選舉典型里可以參考,但不要只觀察一個里,畢竟也許哪次會突然不準也說不定。順帶一提,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結果中,天玉里柯文哲得票率為56.24%,與台北市的57.16%相差0.92%。而今年的第一名是松山區新東里的57.15%,僅僅相差0.01%!
看完之後,有沒有覺得選舉地理學很好玩呢?除了常見藍/綠選區二分法之外,也可以畫出不一樣的選舉地圖喔!
註解
- 洪永泰 (2004) 典型鄉鎮快速估票,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3/IA-B-093-032.htm,2013/2/14。
- 葉高華 (2011) 台灣總統選舉的地理脈絡,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