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穎東(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生)
為法國默哀……?
上個週末早上一起床,打開電腦,便發現yahoo搜尋首頁上,用怵目驚心的紅底白字標示著法國遭到恐怖攻擊的新聞,臉書上也被瘋狂洗版。發現朋友間對於此次攻擊的態度,除了表示哀悼外,普遍認為覺得法國遭受攻擊,並未如此無辜,甚至有些人認為「法國人錯更多」。例如其中一位朋友認為:「巴黎慘案,很可怕。但是你真的看過查理週刊如何『詼諧地』勾勒阿拉嗎?不是伊斯蘭教的我都覺得過份,巴黎人士該反省……」等言論。綜合各種意見,歸納出的看法多半類似於「一天到晚霸凌同學 後來同學打了你一拳」的觀點,認為法國人所謂的「言論自由」,其實是西方帝國主義的霸淩,類似攻擊也只是伊斯蘭文化的反擊而已。
曾經對這種觀點深信不疑,將法國的恐怖攻擊歸類於「咎由自取」。如今年1月查理週刊總部遭受攻擊,當時雖然覺得恐怖份子手法太殘忍,但也認為查理週刊玩笑開太過火了,不應該隨意辱罵別人尊重、珍惜的事物。一方面為法國感到哀傷,一方面卻同情伊斯蘭文化。
這樣的信念,在今年有了改變。今年春節期間正好有機會至法國,在那邊和一位法國人及台灣留學生聊到查理事件,回來後也和系上留法的張峻嘉老師談起這件事及他們的觀點,從中得到不同的看法和新的觀點,而重新思考「法國咎由自取」的論述觀點。
上個週末早上一起床,打開電腦,便發現yahoo搜尋首頁上,用怵目驚心的紅底白字標示著法國遭到恐怖攻擊的新聞,臉書上也被瘋狂洗版。發現朋友間對於此次攻擊的態度,除了表示哀悼外,普遍認為覺得法國遭受攻擊,並未如此無辜,甚至有些人認為「法國人錯更多」。例如其中一位朋友認為:「巴黎慘案,很可怕。但是你真的看過查理週刊如何『詼諧地』勾勒阿拉嗎?不是伊斯蘭教的我都覺得過份,巴黎人士該反省……」等言論。綜合各種意見,歸納出的看法多半類似於「一天到晚霸凌同學 後來同學打了你一拳」的觀點,認為法國人所謂的「言論自由」,其實是西方帝國主義的霸淩,類似攻擊也只是伊斯蘭文化的反擊而已。
曾經對這種觀點深信不疑,將法國的恐怖攻擊歸類於「咎由自取」。如今年1月查理週刊總部遭受攻擊,當時雖然覺得恐怖份子手法太殘忍,但也認為查理週刊玩笑開太過火了,不應該隨意辱罵別人尊重、珍惜的事物。一方面為法國感到哀傷,一方面卻同情伊斯蘭文化。
這樣的信念,在今年有了改變。今年春節期間正好有機會至法國,在那邊和一位法國人及台灣留學生聊到查理事件,回來後也和系上留法的張峻嘉老師談起這件事及他們的觀點,從中得到不同的看法和新的觀點,而重新思考「法國咎由自取」的論述觀點。
「入境隨俗」的難題
法國人對恐怖份子感到不屑,認為言論自由是法國的精神之一,他們不是只開伊斯蘭教玩笑,同時也以天主教、基督教、歐洲政治人物的當作對象,甚至過之尤恐不及。台灣留學朋友指出,法國人認為「互開玩笑」,其實是法國人的文化之一,儘管有時候太超過,但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文化,並沒有特別偏袒哪一方。當然如果在國外就另當別論,但你在法國,就該遵從法國的規矩,不該反應如此激烈。愛國心、憤慨、恐懼等等感情綜合在一起,引起了法國人在巴黎大規模抗議遊行。
和峻嘉老師聊天時,老師更進一步指出,對法國人來說,自由、平等、博愛,是他們祖先當年流血換來的,是他們的驕傲,是法國人族群認同所在,如果不認同自由、平等、博愛,就代表你不是法國人,也因此他們將言論自由視為一種「基本人權」。在此情況下,恐怖份子攻擊查理週刊,其實是踐踏了法國的精神認同,是種「非我族類」的象徵,某種程度上對法國人而言,其實是「對法國的攻擊」。
「最好的證明,就在遊行時他們的標語上,如果法國真的是要追求言論自由,上面應該寫著言論自由重要性之類的話,而不是寫著『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代表法國是在維護自己的國族認同。」峻嘉老師這樣說。
法國人對恐怖份子感到不屑,認為言論自由是法國的精神之一,他們不是只開伊斯蘭教玩笑,同時也以天主教、基督教、歐洲政治人物的當作對象,甚至過之尤恐不及。台灣留學朋友指出,法國人認為「互開玩笑」,其實是法國人的文化之一,儘管有時候太超過,但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文化,並沒有特別偏袒哪一方。當然如果在國外就另當別論,但你在法國,就該遵從法國的規矩,不該反應如此激烈。愛國心、憤慨、恐懼等等感情綜合在一起,引起了法國人在巴黎大規模抗議遊行。
和峻嘉老師聊天時,老師更進一步指出,對法國人來說,自由、平等、博愛,是他們祖先當年流血換來的,是他們的驕傲,是法國人族群認同所在,如果不認同自由、平等、博愛,就代表你不是法國人,也因此他們將言論自由視為一種「基本人權」。在此情況下,恐怖份子攻擊查理週刊,其實是踐踏了法國的精神認同,是種「非我族類」的象徵,某種程度上對法國人而言,其實是「對法國的攻擊」。
「最好的證明,就在遊行時他們的標語上,如果法國真的是要追求言論自由,上面應該寫著言論自由重要性之類的話,而不是寫著『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代表法國是在維護自己的國族認同。」峻嘉老師這樣說。
上述的說法,明顯和「法國人活該」的看法不同。在聽到他們說法的當下,我沈默了,感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法國人來說,只要不要偏頗,這種開玩笑其實是可接受的,外人應該要入境隨俗;但對伊斯蘭徒來說,這種污衊真祖的話是罪該萬死的,而站在外人角度,似乎兩方都各有對與錯。
我認為,這次事件剛結束,伊斯蘭國(IS)就跳出來,宣稱這是對法國空襲、軍事行動的懲罰,呼籲追隨者進行「獨狼式襲擊」,以示懲罰,可見此次事件,比起查理週刊總部槍擊事件更加複雜。不僅僅只是文化問題,更包含政治衝突。因為情況如此複雜,因此不該任意下結論,輕易就把邪惡的帽子扣到某方,任意下的結論,有時過於武斷,而究竟誰對誰錯,必須要再更瞭解更多資訊、進行消化後,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多層次的共識。
我認為,這次事件剛結束,伊斯蘭國(IS)就跳出來,宣稱這是對法國空襲、軍事行動的懲罰,呼籲追隨者進行「獨狼式襲擊」,以示懲罰,可見此次事件,比起查理週刊總部槍擊事件更加複雜。不僅僅只是文化問題,更包含政治衝突。因為情況如此複雜,因此不該任意下結論,輕易就把邪惡的帽子扣到某方,任意下的結論,有時過於武斷,而究竟誰對誰錯,必須要再更瞭解更多資訊、進行消化後,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多層次的共識。
在攻擊事件之後
此外,在搥下法官槌判定孰是孰非前,有更多議題值得我們探討。例如目前非常嚴重的難民問題,在恐怖攻擊後,法國政府是否會改變相關政策?就如同前文所說,「自由、平等、博愛」是法國的基本核心價值,因此他們對移民及其下一代基本上是相當寬容的,並且不斷灌輸移民他們是「法國人」的思維。但在一連串恐怖攻擊之後,法國社會對移民問題的負面衝擊更加顯現,而此次事件,是否會影響法國人對移民的政策的轉向呢?
從法國政治情勢分析移民議題,基本上分為右翼和左翼看法,右翼人士認為,移民會影響到法國的生計,工作機會被擠壓,因此排斥外來移民,主張限縮移民人口,對於入籍人數給與明確的數量規定;右翼的政治代表如法國上任政府,其於2012年總統大選時得政見之一,即是要限制移民數量。左派的看法則偏向人道主義,認為即使是外國人,仍應享有一定的保障,且外國人欲移民法國,代表了法國受到認可,代表法國的成功,不應該將其視為一種鬥爭;現任的法國政府立場即偏向左翼思維,對於移民態度較溫和開放。
但儘管法國政府的態度對移民相當開放,卻一再受到恐怖攻擊,於查理週刊總部槍擊事件後,又陸續受到了多次恐怖攻擊,這樣的情況下,法國政府會如何進行改革,為後年2017大選作準備,是攻擊事件後需要密切觀察的事情。
而如果法國真的改變移民政策,那對伊斯蘭教徒,說不定是一件好事。因為既然國族核心價值可以改變,知道開玩笑等因素會造成攻擊,那麼雜誌的玩笑便應該懂得掌握分寸,過度的宗教嘲弄可能不再出現。但是正因為和國族認同有關,個人認為,法國應該不會進行過多改變,反而可能會引起國內鷹派、右派甚至極右派份子崛起,因此未來法國的政策值得關注,究竟是修改國族認同或是鷹派崛起,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此外與其站在十字路口進退兩難,不如轉而探索新的道路,說不定會另闢蹊徑,找出一另一條捷徑。法國遭受恐怖攻擊,不應該從單一面向便蓋棺論之,過於武斷的下結論。更重要的是,藉著觀察後續反應、事件,重新理出事件的蛛絲馬跡,才可以得出更接近事實、能解決問題的觀點,也才能夠真正理解表象之後的問題所在。
校稿編輯:蘇亭瑜
此外,在搥下法官槌判定孰是孰非前,有更多議題值得我們探討。例如目前非常嚴重的難民問題,在恐怖攻擊後,法國政府是否會改變相關政策?就如同前文所說,「自由、平等、博愛」是法國的基本核心價值,因此他們對移民及其下一代基本上是相當寬容的,並且不斷灌輸移民他們是「法國人」的思維。但在一連串恐怖攻擊之後,法國社會對移民問題的負面衝擊更加顯現,而此次事件,是否會影響法國人對移民的政策的轉向呢?
從法國政治情勢分析移民議題,基本上分為右翼和左翼看法,右翼人士認為,移民會影響到法國的生計,工作機會被擠壓,因此排斥外來移民,主張限縮移民人口,對於入籍人數給與明確的數量規定;右翼的政治代表如法國上任政府,其於2012年總統大選時得政見之一,即是要限制移民數量。左派的看法則偏向人道主義,認為即使是外國人,仍應享有一定的保障,且外國人欲移民法國,代表了法國受到認可,代表法國的成功,不應該將其視為一種鬥爭;現任的法國政府立場即偏向左翼思維,對於移民態度較溫和開放。
但儘管法國政府的態度對移民相當開放,卻一再受到恐怖攻擊,於查理週刊總部槍擊事件後,又陸續受到了多次恐怖攻擊,這樣的情況下,法國政府會如何進行改革,為後年2017大選作準備,是攻擊事件後需要密切觀察的事情。
而如果法國真的改變移民政策,那對伊斯蘭教徒,說不定是一件好事。因為既然國族核心價值可以改變,知道開玩笑等因素會造成攻擊,那麼雜誌的玩笑便應該懂得掌握分寸,過度的宗教嘲弄可能不再出現。但是正因為和國族認同有關,個人認為,法國應該不會進行過多改變,反而可能會引起國內鷹派、右派甚至極右派份子崛起,因此未來法國的政策值得關注,究竟是修改國族認同或是鷹派崛起,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此外與其站在十字路口進退兩難,不如轉而探索新的道路,說不定會另闢蹊徑,找出一另一條捷徑。法國遭受恐怖攻擊,不應該從單一面向便蓋棺論之,過於武斷的下結論。更重要的是,藉著觀察後續反應、事件,重新理出事件的蛛絲馬跡,才可以得出更接近事實、能解決問題的觀點,也才能夠真正理解表象之後的問題所在。
校稿編輯:蘇亭瑜
參考資料
- 大紀元新聞:法國新政府的移民政策
- 大紀元新聞:法國內政部長闡述新移民政策
- 大紀元新聞:薩爾科齊若連任 將緊縮法國移民政策
- 自由時報:《查理週刊》後不到1年 法國連遭近10起恐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