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嘉(台大地理系四年級)

對於生物與自然生態,我有一份深厚的興趣,在進入地理系就讀後,除了系上的課之外,生工系、生科系、森林系、海洋所開設的,與環境生態相關的課程,以及探討環境問題與因應對策的跨領域課程(地球環境問題與對策)都在我的涉獵範圍之中。在修習的過程中,有機會能與許多不同學科背景的同學對話(真的很廣,森林系、生工系、地質系、海洋所、生傳系、生科系、工管系、財金系、化工系、農化系、大氣系等),進而得以體會到不同學科背景對於同一件環境議題切入的視角、抱持的觀點是不同的,對於問題的挖掘深度與解決方法的取徑也不盡相同。
然而任何一個環境議題/問題都是複雜而牽連甚廣的,從與這些不同學科領域對話的經驗,我看見不同的學科核心的關懷與著力點,現今強調跨領域整合的趨勢,即是希望能藉由如此讓這些環境議題/問題能夠被完善的討論後,以確立出主因,進而列出優先順位而加以分工合作,而不是建立出一個平台讓環境問題由不同學科基於其學術領域劃分卻缺乏對話討論,如此一來複雜的環境議題/問題依舊無法得到完善的解決。
然而任何一個環境議題/問題都是複雜而牽連甚廣的,從與這些不同學科領域對話的經驗,我看見不同的學科核心的關懷與著力點,現今強調跨領域整合的趨勢,即是希望能藉由如此讓這些環境議題/問題能夠被完善的討論後,以確立出主因,進而列出優先順位而加以分工合作,而不是建立出一個平台讓環境問題由不同學科基於其學術領域劃分卻缺乏對話討論,如此一來複雜的環境議題/問題依舊無法得到完善的解決。
在面對環境議題/問題時,不同學科領域間彼此對話有其重要性,但這往往也是最難的地方,在我看來,地理學的核心價值在於受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薰陶、人地關係與空間傳統下,能夠結合多元的觀點與空間技術而形塑出較於其他學科探討更多面向、更長遠的視角與取徑方法來理解複雜的人與環境互動關係,並試圖發現環境議題/問題背後所牽涉到更多面向的複雜問題,更能讓所有學科背景的人得以循著被挖掘出的問題再以其學科取徑方法,讓環境問題能更加深廣地被探討與解決。
比起專業知識與技術,觀點是無法被取代的,希冀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都能一同和諧共存是地理學核心的關懷。而與不同學科領域間對話的經驗讓我體會到地理學結合了人文與環境科學的學術基礎、田野現地的觀察與實踐、空間分析能力與技術,以及考慮不同的時空尺度,進而形塑出獨特的觀點且具有整合更為多元的觀點與專業知識、確立出環境議題中更多面向的潛力,成為不同學科領域間重要的橋梁角色,我想,這是地理學無可取代的價值。
比起專業知識與技術,觀點是無法被取代的,希冀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都能一同和諧共存是地理學核心的關懷。而與不同學科領域間對話的經驗讓我體會到地理學結合了人文與環境科學的學術基礎、田野現地的觀察與實踐、空間分析能力與技術,以及考慮不同的時空尺度,進而形塑出獨特的觀點且具有整合更為多元的觀點與專業知識、確立出環境議題中更多面向的潛力,成為不同學科領域間重要的橋梁角色,我想,這是地理學無可取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