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DAILY.地理眼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

人-非人
more than human

由伊波拉病毒到共同健康(One health):從抗生素問題談起

8/14/2014

1 評論

 
文/李美慧(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
图片
學界開始關心所謂的「共同健康」(One health)議題(圖片來源:The Post)
图片伊波拉病毒(維基共享)
  最近非洲伊波拉病毒疫情肆虐,已經超過千人死亡,從1976年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今年是疫情非常嚴重的一年,也引發了國際衛生組織關切與大眾擔憂。這讓我想到過去十年來野生動物保育組織及獸醫界等相關組織,一直積極提倡的「共同健康」(One health)。

  「共同健康」並不是什麼新想法,19世紀德國醫師、病理學家兼政治家菲爾紹(Rudolf Virchow)就曾說過一句話──「人類醫學與動物醫學間是沒有、也不應該有明顯界線」(Between animal and human medicine there is no dividing line - nor should there be)。簡單地說,就是人類健康與其他動物健康及環境健康間,有著非常複雜作用及密切關係。以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來看,動物若是感染傳染病或是帶有致病原,將可能會傳染給人,就像這次伊波拉病毒疫情一般,動物健康會影響人的健康這一點,顯而易見。除此之外,不同人類活動方式造成環境改變與惡化,使得其他生物消失或不健康的情況下,都可能會再回過頭來影響人類社會。換言之,在地球上的每個份子都有其角色,大家環環相扣,一個連結斷掉,便會改變生態系統的運作,也當然會影響人類的生存,這是「共同健康」最基本的想法。

  進入21世紀,我們不斷地面對許多新興傳染病威脅,使得人類健康出現危機。2004年9月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在紐約市洛克菲勒大學舉辨一個國際研討會,邀請全球不同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討論人類、家畜及野生動物間疾病傳播及擴散的問題,認為我們要解決地球上各式各樣生物其生命所受到的威脅時,應該是要跨國界、跨領域,才能更有效地面對及解決這些挑戰,並提出「共同環境、共同健康」(One world, one health)的口號。同時在這次會議中也發表「曼哈頓原則」(the Manhattan principles)宣言,列出十二條的原則,呼籲個人及決策者都需要用更寬廣角度,思考環境、生物多樣性與人體健康間的關係,以期能更整合及有效地解決人畜傳染病及生態系惡化的問題[1]。「共同健康」觀念特別強調,我們在關注人類健康時,不應只由醫學、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的角度去思考,而需要更進一步綜合地考量各種不同自然及人類社會因素,才能在面對21世紀人類生存的重大挑戰時,更有效地維持或保護我們的健康。


图片牲畜食用抗生素(圖片來源:南都網)
  今年3月8日,在紐約時報有一篇有趣文章,標題為「肥胖藥物」(the fat drug),談到目前我們面臨的肥胖問題中,有部分原因可能與畜產業習慣在飼料上添加抗生素有關[2]。估計目前已開發國家中,光是畜產業所使用的抗生素就佔了約50-80%,水產及寵物等則使用約5%的抗生素,而其他剩餘的比例才是人體所用[3]!但為什麼要在飼料上添加抗生素呢?其實在1940年代抗生素開始使用時,即已發現在飼料上添加抗生素,能夠增加家畜或家禽的體重及幫助生長的現象,而這個意外的現象卻又再與人類肥胖產生關係。雖然造成肥胖的因子相當複雜,包含先天遺傳、生活習慣、社會文化等多重的因素,我們可能難以想像抗生素的使用,竟然也是造成人類社會肥胖的原因之一,依據目前相關的自然科學研究,抗生素可能會影響能量的代謝,造成人類體重的增加[4]。簡單來說,抗生素會改變腸胃道內微生物種類及數量,進而改變消化道分泌與生長或能量代謝有關的荷爾蒙,再影響對熱量吸收及代謝,而產生體重的增加情形。從人類健康的角度,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癌症及慢性病皆有密切相關,實在不容小覷的健康問題。

  除了在飼料添加抗生素,造成我們無意中從食用的肉品攝取微量抗生素,而產生肥胖問題外,環境汙染也是一大顧慮。自從盤尼西林被發現後,醫界開始利用抗生素,治療人類各式感染的相關疾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後果,便是造成大家熟知的致病菌抗藥性問題。醫療用藥及日常許多抗菌用品,都可能含有抗生素,人類使用後,其污水會直接或間接地排放到河川等水體中。另外,在飼養家畜及家禽過程,所排放的尿液及排洩物的污水,也含有抗生素,而這些污水,最終也會進入自然水體。抗生素存在於水生環境中,直接污染水生生態系,譬如藻類對於抗生素毒性就相當敏感,因此使得水生生態系的功能與結構受到影響。抗生素存在於人體或自然環境的最主要影響,是改變自然環境中微生物的特性、種類及數量。在自然環境中,不同微生物間有交換小段基因的特性,這會使得對抗生素有抗性的個體或種類有增多情形,使環境中更多的人類致病原具有抗藥性,這個現象對未來人類健康可能具有極嚴重影響。

  一個早上在非洲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人,可以在24小時內出現在紐約或香港,說明我們是生存在關係非常緊密的世界,全球都面臨相同的傳染病問題。而抗生素使用原是從增進人類福祉角度出發,但是透過複雜的人類、生物與環境間相互關係,反而造成對不同面向的影響,進而損害我們的健康。我們經常在欠缺「共同健康」的思考下,利用一些人為方法,嘗試改變或操縱自然的運用,希望增進人類福祉。但是這些未經完整地思考的人為改變,再經由人類、其他生物及環境的相互作用後,常產生無法預期的結果,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傷害我們的福祉。如何避免這樣狀況不斷地發生,則值得我們深入了解「共同健康」觀念,來面對目前環境生態問題,因為人類不可能在獨立於其他生物與環境的狀況之下,而能健康地生活及所謂永續地發展下去。


註解

1.  對「共同環境、共同健康」會議及「曼哈頓原則」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見下列相關網頁: One World, One Health: Building Interdisciplinary Bridges to Health in a Globalized World http://www.oneworldonehealth.org/sept2004/owoh_sept04.html

2.  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Review –The fat drug By Pagan Kennedy, (08 March 2014) http://www.nytimes.com/2014/03/09/opinion/sunday/the-fat-drug.html?_r=0

3. 畜產業抗生素使用的討論,可參見Cully M. 2014. Public health: The politics of antibiotics. Nature. 509(7498):S16-7. (01 May 2014)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09/n7498_supp/full/509S16a.html

4. 為什麼抗生素會增加家畜或家禽的體重或甚至影響人類的體重問題,並不是本文討論重點,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下列相關網頁: Antibiotics in early life alter the murine colonic microbiome and adiposity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8/n7413/full/nature11400.html


1 評論
Conan
3/17/2018 01:29:29 pm

勿讓海洋生態 萬劫不復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517c78e-a555-4072-9321-86a57d9f7cce

回覆



發表回覆。

    人-非人

    我們生存在一個不只有人類的世界,但卻很少真正去思考人與非人實體(其他物種、科技、物理環境)間的互動關係,因此地理眼希望透過這裡,讓人類中心的思考,有那麼一點改變的可能。

    Archives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四月 2018
    八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Categories

    全部
    Climate Change
    Cross Species Interaction
    Environmental Damage
    Political Ecology
    STS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走出象牙塔| Home
    • 關於我們│About
    • 投稿│Contribution
    • 悄悄話│Voice
  • 人-非人|>Human
  • 彼地的事|Places
    • 世界角落|Corners
    • 城鎮的過客|Encountering
    • 一帶一路|OBOR
    • 紐約起底|Beneath New York
    • 大韓民國|Beyond Korea
  • 地理放大鏡|Advanced
    • 地理概念|Concepts
    • 最新地理學 | Geography Studies
    • 書評| Book reviews
    • 影像評論|Film reviews
  • 地理主|Geogloggers
    •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 喜德微旅行
    • 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 人間食革
    • 海岸時光,Coastal Time
  • 論壇 | Geogforum
  • 專訪│Interview